全息猎手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851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0851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时间匆匆而过。

    大明崇祯元年的上半年,在朝堂内部的风起云涌中渐渐结束。

    同样是在上半年,原本遍布直隶南北的大同党人们开始逐步撤离,将大片大片地方权力拱手让给了旧党。

    面对如今大同党全面收缩推到关外的局面,旧党一方面内部开始竞争地方大员的位置,另一方面则极力给大同党提供便利。

    显然旧党也明白,如果他们想在后面占据更多的位置,有更多的机会升官发财,现在就必须好好将大同党人给送走,别留下什么麻烦。

    因此旧党在这一时期显得非常配合,大同党的官员和家属迁移旧党提供了不少帮助,包括一部份商人、工匠要到辽东都被旧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

    大同党人撤离,抛出交祉、东瀛、漠南漠北和辽东三省这几块地方,其余的山东、直隶、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南、浙江等地的总督、知府都会空出大批的位置来,别的不说,单单八省总督的位置就不知道被多少人凯觎着尤其是江南、浙江、山东、直隶这四个地方,江南和浙江是有名的富裕之地,而直隶总督位置关键,山东又是出了名的新党重地,繁荣的很加上那么多知府的位置,这让旧党的人一下子有些眼花缭乱。

    可虽然地方上的大同党人都在迁移可朝廷中的大同党人还没怎么动弹呢毕竟大同党的魁首张好古还在京师。

    这位现任的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当朝太师、太傅别看马上要去关外了可张好古说话谁敢忽视啊?

    一时间旧党众人不仅要叩拜崇祯皇帝朱由检,去找旧党的大佬们运作地方大员的位置,还要打听张好古的心思。

    可如今旧党的大佬们也在想着更进一步啊,张好古一退,内阁首辅的位置空出来,这个位置谁说了算?

    还不是张好古。

    所以钱谦益最近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和张好古沟通,希望张好古支持他成为下一任内阁首辅,执政大明。

    元辅,您这一退,张相和卢相也跟着出阁,那内阁一下子空出三个位置来,如今盯着的人可有点多啊。」钱谦益捻起一枚棋子落下。

    张好古很随意的落下一子:」钱相你不是也盯着我这个位置吗?如今我是要出阁的人了,钱相不去找陛下,找我作甚啊?」

    钱谦益笑道:」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谁能做的上去,不还是看您发话么,您要是不发话,谁敢坐在那个位置上啊。

    元辅,老夫说句实在话,老夫的确惦记那个位置,那是因为老夫觉得自己有能力坐在那个位置上,不至于误国说句不好听的,那些人,有多少人懂经济,有多少人知道大明如何发展?老夫上去,才不会让元辅的辛苦化成空啊。」

    张好古点了点头:」这话倒是,这些年和钱相配合,我总理大局,钱相负责经济工业,倒也是相得映彰,如今我要出阁了,钱相上位,也是正常。

    听到张好古这话,钱谦益放心了不少,别看温体仁是南京礼部尚书,但他是被崇祯刚升上去的,能入阁就不错了想一步登天成为内阁首辅,他还不够格。

    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钱谦益都自认比温体仁这种空谈之人要强的很,更何况崇祯也允诺了要给自己内阁首辅的位置。

    但如果张好古不点头,崇祯这话说出去也白搭,毕竟张好古就是不退,谁能奈何呢?

    所以如今张好古点头了,钱谦益才算是放下了心。

    但钱谦益也知道好歹,他立刻说道元辅请放心,老夫上位后,必然全力支持辽东的发展。

    这就是要给张好古许诺了,保证日后上位不忘了张好古的仁义,给张好古一些利益。

    张好古不可置否:」辽东的发展日后如

    何,还说不清。不过钱相这份心我是记下了。」

    说起来,辽东是苦了点,我眼下也是有些发愁。

    钱谦益一听不仅下子开始放水,说话都是诚恳无比:」元辅看上什么,直接带走就是。

    张好古笑着接受了钱谦益的好意,落下一子后,张好古问道:」如果我看上了工部的匠人和朝廷的军器局呢?」

    工部的匠人,也就是大明朝廷里的高级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可由很多都是宝贝。

    而军器局那就更不用多提了,大明的军械制造全是由军器局制造。

    例如大明新军所用的发火枪,例如骑兵的马刀战甲,还有最新式的大将军炮,包括长蛇破阵箭、群豹横奔箭.百虎齐奔箭、飞火神鸦,乃至大明的战船,铁甲舰等等,都是由军器局制造。

    大明的军器局经过天启年间十余年的发展和培养,有着大批人才和最先进的机械及技术。

    其中直隶就有三个军器局,占了大明军器局的三成,还是最精锐的那一部分。

    张好古这话的意思,显然是要这个三个军器局的人才和机械了。

    张好古想干什么?!

    钱谦益猛然绷紧了身子,随即又松懈下来,就算张好古想干什么,自己还能阻止不成?

    既然如此,慷他人之慨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沉吟着,钱谦益说道:」辽东的确辛苦了些,朝廷给些支援是应当的。

    达成了协议后,张好古又说道:「工科院和皇家科学院的那些学士、院士们,后续可能会被陛下放弃,若是陛下真的要关了工科院和科学院,还劳烦钱相护住这些人,他们都是大明的宝贝陛下若是不要,我肯定是要的。

    钱谦益自然也知道这些人才的重要性:」若是陛下真要废除工科院和科学院,想要恢复祖制,那老夫必然不会让这些大才陷入危险。

    那我走后,内阁就交给钱相了。张好古终于说出了钱谦益最想听到的那句话。

    老夫多谢元辅。」钱谦益激动的无以复加,有崇祯皇帝的首肯,加上张好古的支持,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舍我其谁?!

    很快,张好古开始命人迁移军器局和工部的一些重要部门,而旧党此时也完全默许了张好古的行为。

    说起来如今军器局和工部的发展也是在张好古任内阁首辅时才有的,如今张好古要搬走,旧党还真不敢说什么,更何况早一日让张好古离开,大家也好早一日解放。

    这么多年小心翼翼,莫说贪腐了就连泥腿子都得尊敬着点,这是官老爷该有的生活吗?

    张好古走了,大家才能继续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人上人日子啊。

    莫说旧党了,朱由检都扒着日子盘算张好古什么时候走。

    终于是到了崇祯元年的八月,在直隶的大同党人和重要的工厂、部门都完成了搬迁,机械、人才都运的差不多后辽王府的基本人员也都搬得差不多后张好古终于是随着最后一批人启程了。

    说是最后一批人,但这批人大部分都是新军将士,张好古的出行安全自然是无比重要,为了保证张好古能安全抵达辽东,有足足一镇新军随张好古行动之前已经有两镇新军先后护送着大批机械、人才和家眷、百姓等先行去了辽东,如今朝野都等着张好古的行动。

    明公,都准备好了。」黄宗羲走进了张好古的书房。

    张好古此时正站在书房内,书写着一幅字。

    眼下书房里能搬的也都搬走了,包括朱由校写的高山流水牌匾和天下大同牌匾,都让人给装上了车,如今书房内空荡荡的,张好古平心静气,书写着最后几个字。

    浸满了墨汁的毛笔在纸上走笔游龙汇

    聚成一个个苍劲有力的饱满大字,随着最后一笔落下,张好古放下笔:」太冲,看看我这几个字写的如何。

    黄宗羲上前看了一眼,张好古写的是上善若水四个字:明公这四个字,到颇有王羲之的意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盖因上善若水。」张好古缓缓说道。

    这幅字明公可要收起来?」黄宗羲问道。

    张好古摇了摇头:」留在这吧,皇帝必然是要派人来看看的,希望他能明白这几个字的意思,告诉大家伙,启程吧。

    是日,张好古带着顺天府内最后的大同党人在新军的护送下离开京师,直奔辽东。

    而张好古走时也自动卸下了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的位置,当张好古出了京师之后,旧党还有些不敢置信,之前那么强势,执天下大权的张好古,就这么走了?

    别说旧党的人不敢相信,就是朱由检都不敢相信张好古真的就离开了。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欣喜若狂!

    朱由检终于等到张好古滚蛋了!

    这大明的天下,还是回到老朱家手里了!

    看着兴奋的朱由检,王承恩连忙说道:皇爷,静气,静气。」

    朱由检这才反应过来,收敛了脸上的喜色:」不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朕要平心静气。

    虽然这么说着,但朱由检的嘴角都快歪到天上去了,王承恩看着也不敢说什么,谁让皇爷高兴呢。

    莫说朱由检,就是旧党之人眼下也都是强忍着欢喜,静等着张好古的行踪消息。

    等到飞骑快报张好古出了山海关后朱由检和旧党真正开始了狂欢!

    朱由检他终于亲政,掌握大权了!

    旧党终于赶走大同党,可以继续揽财了!

    众人欢喜之余,这上朝都变的喜气洋洋,一副天朗气清,扫除旧气之感。

    而在朝会上,朱由检更是开始大刀阔斧的安插自己的人手,宣布一系列任。

    包括罢免黄立极、乔允升的内阁大学士之位,让这两个桥头草致仕;擢钱谦益为新的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擢温体仁为内阁辅政、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擢施凤来为内阁辅政、中极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擢刘鸿训为内阁辅政、建极殿大学士并继续担任兵部尚书,擢杨嗣昌为内阁辅政、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

    加上内阁次辅、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这就构成了朱由检的崇祯朝内阁班底。

    纵观这七位内阁大学士,钱谦益是东南东林魁首,是士人的领袖,温体仁是东南东林,也是部分旧党士人的领头人。

    还有施凤来、刘鸿训、杨嗣昌这三个旧党中人,加上孙承宗这个旧党里的大佬级人物,崇祯朝的内阁全是旧党人士,而满朝文武更是旧党官僚和勋贵齐聚。

    同时山东总督、河南总督、山西总督、两湖总督、江南总督、浙江总督等位置都被旧党众人获得,一时间天下大势都在旧党,东林党人卷土重来大有席卷天地的意思。

    而朱由检此时却是无比的畅快,因为满朝文武无论官员还是勋贵都口呼圣明,直言崇祯朝是众正盈朝,此乃圣君才有的配置。

    朱由检欣喜之余也是大赦天下,同时还花钱犒赏文武百官。

    毕竟朱由校和张好古实在是给朱由检留下了太过丰厚的家底,朱由检当知道大明国库里有多少金银,知道大明银行有多少钱后,他整个人都仿佛被砸晕。

    那庞大的数字,朱由检感觉自己就是败家一百年都败不完啊!

    而有了如此庞大的继续,朱由检更是自信满满,手里有钱,何愁崇祯朝不能发展?

    不提朱由检怎

    么畅想着日后那美好的未来,张好古到了辽东后,安排好了众人的任务,布置了辽东的一系列计划后,就去见了徐光启。

    如今的徐光启已经七十二岁,整个人可以说是垂垂老矣。

    在担任工部尚书这些年里,徐光启一方面努力改进大明的器械,另一方面则在研究大明的粮食问题。

    随着大明人口越来越多,徐光启深深担忧着日后的粮食问题。

    以大明现有的技术和大明本士的粮食产量,满足四千余万户百姓仅仅是刚刚好,大明每年都要从南洋,从东南亚进口大批的大米。

    如今南洋和东南亚是在朝廷掌控之下,可日后呢?

    因此徐光启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大明的粮食增产,这中原南北直隶的耕地能开发的都开发的差不多了,徐光启自然而然把眼睛瞄准了辽东,相比较西北的环境,辽东土地肥沃,又有丰富的水系更适合种植作物。

    无论是小麦还是大米,都可以在辽东一代种植。

    这就让徐光启扎根辽东数年,同时与朝鲜人,甚至与东瀛人进行交易,用朝鲜和东瀛的米种来改良自家的米种,终于是在辽东搞出来了适合东北环境可以大规模种植的大米来。

    这个消息也是为何张好古会急匆匆去见徐光启的原因。

    当张好古来到沈阳城外的农地里时看到的就是虽然已经七十二岁,白发苍苍,但依旧扎根田里的徐光启。

    徐大人,明公来了!

    徐光启费劲的起身看向匆匆赶来的张好古:「宝瑞来了。

    徐老,您这些年,辛苦了。」张好古由衷的说道。

    不是谁都能以这样的高龄还在农田里奔波的,尤其是徐光启还跑去朝鲜和东瀛巡访,这更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以徐光启这样的年纪,以大明尚书的地位徐光启何至于如此劳累?

    徐光启笑了笑:」这不都是为了大明嘛。

    都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广江浙是大明的粮仓,河南山东也是大明的粮仓但这些地方的粮食保证现在大明的百姓吃还算够用,可以后呢?

    百姓能吃大明这些年发展得快,饱穿暖了,也就放心的生养,未来大明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单单依靠湖广和江浙,恐怕是不够啊。

    老夫总想着,再给大明找一块膏腴之地来作为粮仓,总不能一直靠南洋总是要自己掌握着的粮食吧?这粮食,才能放心。

    听着徐光启絮絮叨叨的话,张好古心里也是感慨万千,粮食问题,永远是汉家最关心的问题,历朝历代,无不为这个问题而发愁,随着王朝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耕地却越来越少,越到最后土地兼并越严重,百姓手里无耕田,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粮食。

    地***贵家里堆满了粮食,百姓却因为缺衣少食而家破人亡,最后大批百姓死于动乱,新王朝也随之开辟,因为死了太多人,大部分地荒芜下来,存活下来的百姓也都有了新的耕地,一次王朝的更替,大批百姓的惨死,就把人口过多导致的问题解决了。

    历朝历代无不是如此,可这么做.那一次次王朝兴衰,帝王将相的华章之下,埋藏着多少白骨?

    为何总要用无辜的百姓牺牲去换取所谓的未来?

    为何历朝历代到了末期都是一个样子?

    张好古不敢保证未来是什么样子螺旋上升的历史发生什么都不意外。

    但徐光启研究出来的新米种,却是可以让如今的辽东变成真正意义的粮仓。

    这对辽东也好,对大明百姓也好,都是个极其重要的消息,这意味着将来大明的百姓不会轻易饿死,不会有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哪怕是发生战火,百姓们存活下来的可能性也被大大提高。

    辽东变粮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绩。

    张好古看着徐光启手中的稻种,终是对着徐光启长长俯首一稽:」徐老此等功绩,乃全活天下之功,乃达济万民之举,青史之上,徐老必千古流芳。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73978/358208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