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不讲理的办法
这是丁毅向他们保证,最晚明年剿灭张献忠。
考虑到丁毅剿灭李自成的速度,现场几位没人怀疑丁毅的能力。
当下几人纷纷表态,但吕大器想来想去,咬牙道:“国库无银,恢复民生,无比艰难。”
说罢看了眼丁毅。
身为户部尚书,他现在只能哭穷,也真是穷。
丁毅现在手上一共有九千多万银子,每天也流水似的花出去,但在户部,只有不到一百万两银,还是丁毅运进去的。
吕大器知道丁毅有银子,不然怎么养这么多兵马。
光丁毅所封各镇总兵,现在算了算,全国都五六十万兵马了。
当然,很多兵马还在训练,也有在招募的,将来都是要花大钱的。
“今年本王私人出钱,坚持一下,明年这个时候,必然可以从全国各地收税,足以应付一下,后年这个时候,本王保证,我们全国的税赋,最少三千万白银以上。”
“什么?”吕大器吓的差点摔倒,霍然而起。
其余几人也一脸不敢相信。
“君无戏言,王爷说话算数?”情急之下,吕大器终于叫了一声君。
丁毅哈哈大笑:“本王在山东,一年税五六百万两,全大明给本王,你们说最少有多少?”
丁毅说三千万全国,已经是尽量往少了说,以防被打脸。
嘶,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冷气,完全被惊呆了。
崇祯在世时,举大明全国,一年连山东一省都不如?
但下一刻,他们突然想到丁毅会怎么干?
这是和张居正一样,动摇乡绅士族,官员缙绅的利益啊。
吕大器无所谓,他家里田都没几亩。
“王爷这么做,将和天下士人做对?”他沉声道,表情严肃无比。
“那又如何?”丁毅冷笑:“为了天下百姓和江山的稳定,总要有人牺牲。”
“本王的铁骑和大刀,正要试试那些敢与本王反抗的人。”
“如果王爷真敢做,吕大器誓死跟随。”吕大器退席,跪倒,重重的磕头。
其余几人也慌忙退席,跪下。
丁毅无耐,再次叫他们归位,坐下。
“吕部堂不用等太久,明年或后年就能看到,所以,本王要诸臣支持本王,你们还要做表率。”
几人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本王的标准。”丁毅继续道:“官员家里,无论品级,不能超过一千亩田。”
“且要交重税。”
“具体的数目,由户部牵头,认真订制,我们山东有模板在,可以学习利用。”
“你们多余的田,全部卖掉,或无条件上交朝廷,以为表率,说实话以后田多税多,诸位还是及早卖掉比较好。”
有人脸色更难看了,李自成进城,抢了他们的银子,但没抢他们的田,可现在,没人敢出声。
“当然本王也考虑过官员薪水太低的事情。”
“所以第二事,就是加薪,给全国官员、吏员和军士加俸?,本王已经制定了一个标准,诸臣稍候,可以看下,再讨论讨论。”
丁毅的第二件事,就是收重税,收田,加薪。
身为内阁重臣和六部大员,丁毅要他们做表率。
几人当然很关心多少薪水。
吕大器更是直言:“加多少?”
看来他节俭惯了,也想知道有多少钱。
丁毅原本想吃过饭拿出来交流,看他们着急的模样,马上命曾柔把几张表格拿了出来。
明朝的官员俸禄据说是历史各朝最低的,特别与唐宋相比,简直低的离谱。
唐朝时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
宋朝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拿有名的包青天包拯来算,他任开封府尹时,大概位于三品左右,年俸大概在一万八千到两万贯之间,按现在来算,折合大概人民币一千八百万左右,接近两千万。
包拯当年还有每年一百八十担大米,一百八十担麦。二百四十捆柴火和四百八十捆干草、另有凌十匹,绢三十四、罗两匹和绵一百匹。
朝廷还分了两千亩田,种种加起来,妥妥的年过两千万。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仅有八十七石,与唐宋相比较,简直连零头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说:“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除了低俸禄外,明朝还有奇葩的官俸折色制,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了官员的收入待遇。
明代官员俸禄的发放,何时支付本色俸,何时支付折色俸,都是朝廷说了算,而从不考虑各级官吏的实际情况。而且折色的比例也是朝廷一言堂,具体是发什么物品也是根据朝廷的现实需要发布。
比如当时一二品官员工资种60%的米要折成白银,而且是明初的固定价,而八品的官员只有20%的工资折成白银。总的来说,官员的品阶越高,折合成白银的比例就越高。
但是问题是,明朝初期的时候一两银子是可以买一石粮食的,但是到后面粮价就越来越高了,像现在到了明末,一石粮食要4到5两银子,相比明朝初期粮价翻了4、5倍,但是官员工资是没变动的,朝廷折米换银,还是按一石一两换,所以官员们都哭穷,米不够吃,钱不够用,那钱不够用怎么办?当然要想办法捞钱啊。
老朱对贪官也算大手笔,动不动就杀,还剥皮什么的,可这么杀都没有用,明朝的贪官还是数不胜数。
没办法,真的活不下去。
比如眼前的吕大器,好歹也是一品大员,历史上死时,两袖清风,银子都没留下一两,还是王祥赞助,才把他埋掉。
正直的官员都这么穷,好官当然少了。
丁毅结合唐朝和宋朝的情况,再考虑到将来的国家税赋,决定大力提升官员和吏员,还有军队的工资。
原正一品官员年俸为1044石,现在一品官员提升为2000石,并且不折色,也没有其他布绢等物,而且由官员自己选,你要粮食还是要银子。
这就有了选择余地。
比如一石米价格在三两白银时,官员一家可以全要米,就算要全银,是按现价一石米三两算,可得6000两银。
而以前的明朝,朝廷折银,还是按明初一石米一两银,甚至一两银两石米等来折。
仅这步改革,让所有官员都要欢呼雀跃,高呼镇北王英明。
从一品官员年俸由888石,提升为1700石。
正二品由732石,提升为1500石。
正九品由66石,提升为130石。
从九品由60石,提升为120石。
吏员则为50石。
基本都是翻了倍,丁毅原先的吏员提升最多。
且为了降低基层官员们的开支,除了京城,各省和县府州的官吏在当地衙门一起吃午饭和早饭。
各地餐费当然也有统一标准,早饭就是白粥、鸡蛋加白馒头加小菜,每人大概三十文钱的标准。
中午大概每人五十文标准,不管官吏大不,都是一样。
不得折现,不吃的就算。
所有开支从当地税赋中自留。
为防有胆大的官员中饱私囊,克扣伙食等形为,朝廷会以诏旨各地,张贴到各县府大门口,张贴至少一年,通知全县官吏知晓。
那个官员敢这么做,全家抄家,没收全部财富。
凡举报查实者,取代之。
这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某个县令,县里有六百官吏,原本是要供早餐吃的,你不供,让大伙自己吃,或者降低标淮,从三十文降到十文。
如果被吏员举报查实,县令全家抄斩,没收财富,举报的吏员,提拔为县令。
吕大器他们一遍一遍看着丁毅的提薪表,前面是又惊又喜,因为这样的改革的确能很好的提升大伙的收入,甚至可以说是当前官员的士气。
但看到后面时,他们吓了一大跳。
“每府州吏员五百?县三百?”
户部尚书吕大器脸都绿了:“王爷,这全国要多少吏员?一县吏员,比以前数县还多?”
以前一个县吃财政饭的吏员包括捕快什么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人左右不得了。
现在县里达到三百,府、州达五百,全国要多少吏员?
“必须要多,三百我都觉的少。”丁毅沉声道:“大明皇朝落到现在这地步,你们也要反思。”
“朝廷对乡村一级的掌控力几乎为零。”
“有了足够的吏员,朝廷的旨意,可以随时传达到农村,甚至说可以威慑到乡绅。”
马士英马上道:“若下面阴奉阳违,朝廷依然管不到下面,又如何确定朝廷的政策能下到地方乡村?”
“无论官吏,俱不是终身制,每年考核不合格的官吏,俱要被免,优秀的可以得到提升。”
“如何算合格?如何算优秀?”
“执行朝廷旨意严格,收到相应的赋税,没有百姓到上一级府州告状等等--今明年会有考核的细则出来,现在一言半语说不清楚。”
丁毅当然有很多办法,你下面不用心干活,我用淘汰制,巡查制,京城每年派出大量的巡查组,或由当地驻军来当巡查组,专门下去查问题,查不到问题就是巡查组的错,巡查组当然要死命的查。
这个办法有点不讲理,但在现在,肯定有用,下面人不好好干活,必然要被查。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70092/317106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
考虑到丁毅剿灭李自成的速度,现场几位没人怀疑丁毅的能力。
当下几人纷纷表态,但吕大器想来想去,咬牙道:“国库无银,恢复民生,无比艰难。”
说罢看了眼丁毅。
身为户部尚书,他现在只能哭穷,也真是穷。
丁毅现在手上一共有九千多万银子,每天也流水似的花出去,但在户部,只有不到一百万两银,还是丁毅运进去的。
吕大器知道丁毅有银子,不然怎么养这么多兵马。
光丁毅所封各镇总兵,现在算了算,全国都五六十万兵马了。
当然,很多兵马还在训练,也有在招募的,将来都是要花大钱的。
“今年本王私人出钱,坚持一下,明年这个时候,必然可以从全国各地收税,足以应付一下,后年这个时候,本王保证,我们全国的税赋,最少三千万白银以上。”
“什么?”吕大器吓的差点摔倒,霍然而起。
其余几人也一脸不敢相信。
“君无戏言,王爷说话算数?”情急之下,吕大器终于叫了一声君。
丁毅哈哈大笑:“本王在山东,一年税五六百万两,全大明给本王,你们说最少有多少?”
丁毅说三千万全国,已经是尽量往少了说,以防被打脸。
嘶,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冷气,完全被惊呆了。
崇祯在世时,举大明全国,一年连山东一省都不如?
但下一刻,他们突然想到丁毅会怎么干?
这是和张居正一样,动摇乡绅士族,官员缙绅的利益啊。
吕大器无所谓,他家里田都没几亩。
“王爷这么做,将和天下士人做对?”他沉声道,表情严肃无比。
“那又如何?”丁毅冷笑:“为了天下百姓和江山的稳定,总要有人牺牲。”
“本王的铁骑和大刀,正要试试那些敢与本王反抗的人。”
“如果王爷真敢做,吕大器誓死跟随。”吕大器退席,跪倒,重重的磕头。
其余几人也慌忙退席,跪下。
丁毅无耐,再次叫他们归位,坐下。
“吕部堂不用等太久,明年或后年就能看到,所以,本王要诸臣支持本王,你们还要做表率。”
几人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本王的标准。”丁毅继续道:“官员家里,无论品级,不能超过一千亩田。”
“且要交重税。”
“具体的数目,由户部牵头,认真订制,我们山东有模板在,可以学习利用。”
“你们多余的田,全部卖掉,或无条件上交朝廷,以为表率,说实话以后田多税多,诸位还是及早卖掉比较好。”
有人脸色更难看了,李自成进城,抢了他们的银子,但没抢他们的田,可现在,没人敢出声。
“当然本王也考虑过官员薪水太低的事情。”
“所以第二事,就是加薪,给全国官员、吏员和军士加俸?,本王已经制定了一个标准,诸臣稍候,可以看下,再讨论讨论。”
丁毅的第二件事,就是收重税,收田,加薪。
身为内阁重臣和六部大员,丁毅要他们做表率。
几人当然很关心多少薪水。
吕大器更是直言:“加多少?”
看来他节俭惯了,也想知道有多少钱。
丁毅原本想吃过饭拿出来交流,看他们着急的模样,马上命曾柔把几张表格拿了出来。
明朝的官员俸禄据说是历史各朝最低的,特别与唐宋相比,简直低的离谱。
唐朝时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
宋朝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拿有名的包青天包拯来算,他任开封府尹时,大概位于三品左右,年俸大概在一万八千到两万贯之间,按现在来算,折合大概人民币一千八百万左右,接近两千万。
包拯当年还有每年一百八十担大米,一百八十担麦。二百四十捆柴火和四百八十捆干草、另有凌十匹,绢三十四、罗两匹和绵一百匹。
朝廷还分了两千亩田,种种加起来,妥妥的年过两千万。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仅有八十七石,与唐宋相比较,简直连零头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说:“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除了低俸禄外,明朝还有奇葩的官俸折色制,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了官员的收入待遇。
明代官员俸禄的发放,何时支付本色俸,何时支付折色俸,都是朝廷说了算,而从不考虑各级官吏的实际情况。而且折色的比例也是朝廷一言堂,具体是发什么物品也是根据朝廷的现实需要发布。
比如当时一二品官员工资种60%的米要折成白银,而且是明初的固定价,而八品的官员只有20%的工资折成白银。总的来说,官员的品阶越高,折合成白银的比例就越高。
但是问题是,明朝初期的时候一两银子是可以买一石粮食的,但是到后面粮价就越来越高了,像现在到了明末,一石粮食要4到5两银子,相比明朝初期粮价翻了4、5倍,但是官员工资是没变动的,朝廷折米换银,还是按一石一两换,所以官员们都哭穷,米不够吃,钱不够用,那钱不够用怎么办?当然要想办法捞钱啊。
老朱对贪官也算大手笔,动不动就杀,还剥皮什么的,可这么杀都没有用,明朝的贪官还是数不胜数。
没办法,真的活不下去。
比如眼前的吕大器,好歹也是一品大员,历史上死时,两袖清风,银子都没留下一两,还是王祥赞助,才把他埋掉。
正直的官员都这么穷,好官当然少了。
丁毅结合唐朝和宋朝的情况,再考虑到将来的国家税赋,决定大力提升官员和吏员,还有军队的工资。
原正一品官员年俸为1044石,现在一品官员提升为2000石,并且不折色,也没有其他布绢等物,而且由官员自己选,你要粮食还是要银子。
这就有了选择余地。
比如一石米价格在三两白银时,官员一家可以全要米,就算要全银,是按现价一石米三两算,可得6000两银。
而以前的明朝,朝廷折银,还是按明初一石米一两银,甚至一两银两石米等来折。
仅这步改革,让所有官员都要欢呼雀跃,高呼镇北王英明。
从一品官员年俸由888石,提升为1700石。
正二品由732石,提升为1500石。
正九品由66石,提升为130石。
从九品由60石,提升为120石。
吏员则为50石。
基本都是翻了倍,丁毅原先的吏员提升最多。
且为了降低基层官员们的开支,除了京城,各省和县府州的官吏在当地衙门一起吃午饭和早饭。
各地餐费当然也有统一标准,早饭就是白粥、鸡蛋加白馒头加小菜,每人大概三十文钱的标准。
中午大概每人五十文标准,不管官吏大不,都是一样。
不得折现,不吃的就算。
所有开支从当地税赋中自留。
为防有胆大的官员中饱私囊,克扣伙食等形为,朝廷会以诏旨各地,张贴到各县府大门口,张贴至少一年,通知全县官吏知晓。
那个官员敢这么做,全家抄家,没收全部财富。
凡举报查实者,取代之。
这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某个县令,县里有六百官吏,原本是要供早餐吃的,你不供,让大伙自己吃,或者降低标淮,从三十文降到十文。
如果被吏员举报查实,县令全家抄斩,没收财富,举报的吏员,提拔为县令。
吕大器他们一遍一遍看着丁毅的提薪表,前面是又惊又喜,因为这样的改革的确能很好的提升大伙的收入,甚至可以说是当前官员的士气。
但看到后面时,他们吓了一大跳。
“每府州吏员五百?县三百?”
户部尚书吕大器脸都绿了:“王爷,这全国要多少吏员?一县吏员,比以前数县还多?”
以前一个县吃财政饭的吏员包括捕快什么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人左右不得了。
现在县里达到三百,府、州达五百,全国要多少吏员?
“必须要多,三百我都觉的少。”丁毅沉声道:“大明皇朝落到现在这地步,你们也要反思。”
“朝廷对乡村一级的掌控力几乎为零。”
“有了足够的吏员,朝廷的旨意,可以随时传达到农村,甚至说可以威慑到乡绅。”
马士英马上道:“若下面阴奉阳违,朝廷依然管不到下面,又如何确定朝廷的政策能下到地方乡村?”
“无论官吏,俱不是终身制,每年考核不合格的官吏,俱要被免,优秀的可以得到提升。”
“如何算合格?如何算优秀?”
“执行朝廷旨意严格,收到相应的赋税,没有百姓到上一级府州告状等等--今明年会有考核的细则出来,现在一言半语说不清楚。”
丁毅当然有很多办法,你下面不用心干活,我用淘汰制,巡查制,京城每年派出大量的巡查组,或由当地驻军来当巡查组,专门下去查问题,查不到问题就是巡查组的错,巡查组当然要死命的查。
这个办法有点不讲理,但在现在,肯定有用,下面人不好好干活,必然要被查。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70092/317106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