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一将无能
十多万大军的动向,很难瞒得住对面的敌军。明军开始做入蜀前的最后准备,立刻便惊动了周边的唐军。
之前明军和唐军交锋的主战场是阳平关。阳平关和定军山、米仓山皆控制在明军的手中,唐军几次攻击,皆没能成功。于是唐军在阳平关西南一百多里外的阳安关,新设一镇,以为金牛道的屏障。阳安关南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为军事要地。
此地位于兴州和利州交界,属于柴绍的地盘。
柴绍所部两万三千余人,此军是以李世民和柴绍从关中带来的岐州平道军为骨干建立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元从禁军,尽是唐军老兵,战斗力最强。
柴绍在兴州,李神通在利州,两部相互支援,互为掎角之势。
但仗没打,就出了问题。
李神通镇守利州,主要的职责是清剿利州獠,其部多是新兵,战斗力一般。李渊把他安排到利州,也是想着让他虐菜。
但明军一动,目标直指阳安关。阳安关若破,下一步就是利州,这如何不让李神通恐惧。
于是李神通立刻派人去信,让柴绍增兵固守阳安关。
接到信的柴绍,立刻便给李神通回了一封信。
柴绍认为,阳安关一带,地势平坦,利骑兵攻战,不利步兵防守,不如扼守北面的略阳重镇,威胁明军的后方。
略阳向北护住凤州的后方,向东威胁明军后方,向南还能随时增援阳安关。
李神通接到柴绍的信就怒了。
小小一个柴绍,不听令了吗?
李渊时代,李神通不是柴绍的上级,二人虽然品级、爵位不同,但互不统属,李神通也无法约束柴绍。但李建成成为唐王之后,为了获取宗室的支持,立刻大封宗室、群臣。
李神通是李家宗室之长,和其弟李神符是李氏仅存的两个三代子弟,威望极高,于是李建成乃封其为淮安王,并担任汉中道行台尚书令,统辖凤州、金州、利州、武州、巴州、兴州五总管一都督部。
李建成的安排其实是没错的,毕竟六军各不统属,不利大战,设了总指挥部,方便统一指挥。但任命李神通这个猪一般的将领为统帅,只能说李建成瞎了眼了。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在为争夺王位而大战,二人的任命书都到了北面六军之中。
虽然李建成有杀父之名,但李元吉也参与到兵变中,况且他往日声名狼藉,因此几人都满是犹豫。
六人之中,任瑰、李袭誉、李琛、陈演寿因为之前都是支持李建成的,很快便选择接受了李建成的封赏。
而柴绍和李神通虽然支持李世民,但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下,也不得不暂时听命,以备战御敌。
其实对于李建成弑父的说法,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几人其实不愿相信。
若是李世民讨逆,大家或许会支持,但起兵的是李元吉,那还算算了吧。
不过李建成弑父之事,终究对人心影响深远,北面各军在这种情况下,都不愿再参合到李家的争端中,基本上都是选择了拥兵坐观。
柴绍接了李建成的任命,名义上就得受李神通的指挥。
而且无论是凤州、兴州,都是山地,其粮食都要由利州供应,因此柴绍还真不敢跟李神通翻脸。
眼看柴绍不愿意南下,李神通马上回信一封,驳斥了柴绍的建议。在信上李神通告诉柴绍,若阳安关不保,在利州必不保。若利州不保,则巴蜀不保,这个责任他柴绍负担的起吗?并再次严令柴绍,必须无条件地退守阳安关。
再次接到李神通的命令,柴绍有些为难了。
阳安关实在不好守,唐军没必要在此浪费兵力。甚至利州不守,也是可以的。入川地形复杂,一直到剑阁,都可以是战场。
于是柴绍再次去信李神通,建议对方,若是不守阳安关,利州全军也可退守剑阁。剑阁天险,扼守金牛道,为天下雄关,兵家必争之地。
扼住这里,将会拉长明军的粮道,然后柴绍从略阳攻其后方,袭击明军粮道,必可将明军困杀于金牛道中。
柴绍的信很快送到李神通这里,看着柴绍的信,李神通怒了。
李神通重重地将信排在桌子上,不住地冷笑。
好你个柴绍,跟我来这一手,真不把自己放在眼中啊。剑门关在哪?阳安关是利州的北大门,剑门关是利州的南大门,柴绍让他退守剑门关,便意味着要放弃整个利州。
他一个利州总管, 放弃利州,怎么跟成都朝廷交代。
李神通不觉得柴绍给他出了一个好计策,却认为柴绍想故意坑他一把。利州一丢,责任就在李神通身上,利州以北的地方再丢,也无法怪罪旁人了。
李神通恨不得立刻免了柴绍,可惜他没那个权力。
于是李神通再次写信一封,令人送给柴绍。
这一次李神通没给柴绍客气,直接指责柴绍拥兵自重,不听命令,让他立刻前往阳安关布防,否则绝不轻饶。
拿着李神通的信,柴绍觉得有万钧之重。
“恃功寖骄,心轻朝堂,遂拥强兵,骄亢自恣,养寇以贻忧。这淮安王,直把我说成了第二个尔朱荣、高欢啊。”
柴绍的心腹将领马三宝也劝柴绍,淮安王毕竟为宗室之长,今唐王薨逝世,世子李建成还要借助淮安王的威望,安抚朝堂,万不可与其发生矛盾,朝堂绝不会站到柴绍这一边。
听到马三宝的劝解,柴绍更不高兴了。
“若今日登基的是秦国公,必不会有如此安排!”
马三宝听了,也是叹息。有李世民在,绝不会下这样的错误命令。可惜李世民远在巴东,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局势,柴绍要么投降明军,要么跟李神通翻脸,孤军奋战,要么就只得听从李神通的命令了。
可是跟李神通翻脸,孤军奋战,也只能想想,根本行不通。在李渊身死,李唐内乱的节骨眼上,这个做法,几乎相当于造反。
柴绍不想反,而李唐也经不起这般波折了。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27318/328324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
之前明军和唐军交锋的主战场是阳平关。阳平关和定军山、米仓山皆控制在明军的手中,唐军几次攻击,皆没能成功。于是唐军在阳平关西南一百多里外的阳安关,新设一镇,以为金牛道的屏障。阳安关南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为军事要地。
此地位于兴州和利州交界,属于柴绍的地盘。
柴绍所部两万三千余人,此军是以李世民和柴绍从关中带来的岐州平道军为骨干建立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元从禁军,尽是唐军老兵,战斗力最强。
柴绍在兴州,李神通在利州,两部相互支援,互为掎角之势。
但仗没打,就出了问题。
李神通镇守利州,主要的职责是清剿利州獠,其部多是新兵,战斗力一般。李渊把他安排到利州,也是想着让他虐菜。
但明军一动,目标直指阳安关。阳安关若破,下一步就是利州,这如何不让李神通恐惧。
于是李神通立刻派人去信,让柴绍增兵固守阳安关。
接到信的柴绍,立刻便给李神通回了一封信。
柴绍认为,阳安关一带,地势平坦,利骑兵攻战,不利步兵防守,不如扼守北面的略阳重镇,威胁明军的后方。
略阳向北护住凤州的后方,向东威胁明军后方,向南还能随时增援阳安关。
李神通接到柴绍的信就怒了。
小小一个柴绍,不听令了吗?
李渊时代,李神通不是柴绍的上级,二人虽然品级、爵位不同,但互不统属,李神通也无法约束柴绍。但李建成成为唐王之后,为了获取宗室的支持,立刻大封宗室、群臣。
李神通是李家宗室之长,和其弟李神符是李氏仅存的两个三代子弟,威望极高,于是李建成乃封其为淮安王,并担任汉中道行台尚书令,统辖凤州、金州、利州、武州、巴州、兴州五总管一都督部。
李建成的安排其实是没错的,毕竟六军各不统属,不利大战,设了总指挥部,方便统一指挥。但任命李神通这个猪一般的将领为统帅,只能说李建成瞎了眼了。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在为争夺王位而大战,二人的任命书都到了北面六军之中。
虽然李建成有杀父之名,但李元吉也参与到兵变中,况且他往日声名狼藉,因此几人都满是犹豫。
六人之中,任瑰、李袭誉、李琛、陈演寿因为之前都是支持李建成的,很快便选择接受了李建成的封赏。
而柴绍和李神通虽然支持李世民,但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下,也不得不暂时听命,以备战御敌。
其实对于李建成弑父的说法,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几人其实不愿相信。
若是李世民讨逆,大家或许会支持,但起兵的是李元吉,那还算算了吧。
不过李建成弑父之事,终究对人心影响深远,北面各军在这种情况下,都不愿再参合到李家的争端中,基本上都是选择了拥兵坐观。
柴绍接了李建成的任命,名义上就得受李神通的指挥。
而且无论是凤州、兴州,都是山地,其粮食都要由利州供应,因此柴绍还真不敢跟李神通翻脸。
眼看柴绍不愿意南下,李神通马上回信一封,驳斥了柴绍的建议。在信上李神通告诉柴绍,若阳安关不保,在利州必不保。若利州不保,则巴蜀不保,这个责任他柴绍负担的起吗?并再次严令柴绍,必须无条件地退守阳安关。
再次接到李神通的命令,柴绍有些为难了。
阳安关实在不好守,唐军没必要在此浪费兵力。甚至利州不守,也是可以的。入川地形复杂,一直到剑阁,都可以是战场。
于是柴绍再次去信李神通,建议对方,若是不守阳安关,利州全军也可退守剑阁。剑阁天险,扼守金牛道,为天下雄关,兵家必争之地。
扼住这里,将会拉长明军的粮道,然后柴绍从略阳攻其后方,袭击明军粮道,必可将明军困杀于金牛道中。
柴绍的信很快送到李神通这里,看着柴绍的信,李神通怒了。
李神通重重地将信排在桌子上,不住地冷笑。
好你个柴绍,跟我来这一手,真不把自己放在眼中啊。剑门关在哪?阳安关是利州的北大门,剑门关是利州的南大门,柴绍让他退守剑门关,便意味着要放弃整个利州。
他一个利州总管, 放弃利州,怎么跟成都朝廷交代。
李神通不觉得柴绍给他出了一个好计策,却认为柴绍想故意坑他一把。利州一丢,责任就在李神通身上,利州以北的地方再丢,也无法怪罪旁人了。
李神通恨不得立刻免了柴绍,可惜他没那个权力。
于是李神通再次写信一封,令人送给柴绍。
这一次李神通没给柴绍客气,直接指责柴绍拥兵自重,不听命令,让他立刻前往阳安关布防,否则绝不轻饶。
拿着李神通的信,柴绍觉得有万钧之重。
“恃功寖骄,心轻朝堂,遂拥强兵,骄亢自恣,养寇以贻忧。这淮安王,直把我说成了第二个尔朱荣、高欢啊。”
柴绍的心腹将领马三宝也劝柴绍,淮安王毕竟为宗室之长,今唐王薨逝世,世子李建成还要借助淮安王的威望,安抚朝堂,万不可与其发生矛盾,朝堂绝不会站到柴绍这一边。
听到马三宝的劝解,柴绍更不高兴了。
“若今日登基的是秦国公,必不会有如此安排!”
马三宝听了,也是叹息。有李世民在,绝不会下这样的错误命令。可惜李世民远在巴东,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局势,柴绍要么投降明军,要么跟李神通翻脸,孤军奋战,要么就只得听从李神通的命令了。
可是跟李神通翻脸,孤军奋战,也只能想想,根本行不通。在李渊身死,李唐内乱的节骨眼上,这个做法,几乎相当于造反。
柴绍不想反,而李唐也经不起这般波折了。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27318/328324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