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前瞻
朝鲜道,东海宣政院釜山衙署,从平壤宫回转的杜构听人汇报了“扶桑地”的一应事务之后,有些诧异地问道:“最大的两家已经休战?”
“再打下去,就要伤筋动骨。各家在‘大坡’都有本部,一应财帛都用了个干净。一直都是十几万贯十几万贯的砸下去,就算能挖出金山银山来,这要回本,等到甚么辰光去?所以不是不想打,是打下去就太亏。”
幕僚说罢,又对杜构道,“再着现在一个庄奴价钱已经到了一百五十贯,有价无市,根本没人愿意用这个低价出手。庄奴实际市场成交价,都在两百三十贯以上。”
“男奴?”
“男奴。”
“这才几年啊,价钱翻了两番都不止。”
“听说还要涨价,劳力实在是不够。‘海南岛’现在开了船行,钦定征税司的人也有入驻,虽说还没有正式开府,不过三五年过后,总要试一试的。”
所谓的“海南岛”,其实就是伊予岛,只是唐船行走的路线问题,很少有直接从岛南海岸线登陆的,而是通过岛北水道来登陆,于是久而久之,就称呼为“海南岛”。
而“扶桑地”的正式名称,不管是朝鲜道行军总管府,还是东海宣政院,都是“东瀛州”。
平壤宫发往洛阳的塘报,都是以“东瀛州”来称呼,而不是“扶桑地”。
“中国鼓励生产已经贴补极厚,似沧州小户之家,一对夫妇通常养育子女三个以上,可即便是这般,怕是也十五年后劳力不够。”
“时不时就找到一个金矿银矿,如之奈何。”
“是啊,如之奈何。”
有些事情,不是张德的铁杆盟友,是不太清楚内中计划的。
比如说开挖金银,华润号基本很少涉足,最多就是帮着把人运过去,或者就是出售技术和工具,甚至包括工程设计都能出售。唯独开采这一块,华润号碰都没有碰。
新晋暴富的几个权贵白手套,靠着开挖金银矿很是豪奢,花钱如流水一般,但本身并没有任何产出。
纯粹的累积贵金属,老张根本不感兴趣。
想要小霸王学习机,华润号承担的角色,不会是西班牙,而是英吉利。
消费、出口、投资,那些掠夺贵金属的牲口们,华润号只是通过另外一个方式,让他们以消费的形式,去做点微小贡献。
在张德用金银铜矿勾引大量中小贵族投身海外事业之后,除了铜矿,其余金银矿,都是逐渐退出,或是转手给盟友,或是让官方承担更多的角色。
杜构也算过一笔账,把皇唐势力范围之内的所有人口都算进去,也不过是四千万出头,和庞大的疆域比起来,根本连一根毛都不算。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产业分配,细分到各个门类之后,就会发现劳力永远是不够的。
如果人员流通没有那么大,交流便利性没有大大提高,那么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比如局部发达地区,可能会出现失业人口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但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是放松了中低层人员流动这个口子的。
加上大多数中低层人员流动,都是依托现有的河运、漕运、海运,登记管理相较以往难度略微提高,但也仅仅是略微提高。
有了相对自由的人员流动,加上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大提高,自然而然地,原本应该属于中小贵族的“良禽择木而栖”,就下放到了贩夫走卒这个阶层。
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是时下港口码头、漕运海运、工坊矿场等等底层劳力的真实写照。
除了没有脱籍的奴工还相对没有人身自由外,大多数“失地农民”以及城市小市民,都开始适应五百里范围内的跨州做工。
比如楚州的农户、盐丁,结束农忙和盐税征缴之后,他们就可以搭便船,通过南运河,直接南下到扬子县码头做工。
一个码头扛包工、装卸工一个季度的工资,抵得上全家半年的土地劳作收益。
若非朝廷在粮赋上具有强制性,很多小农家庭,是很愿意抛荒之后,前往发达城市做工几年的。
实在是在某些地区,贞观二十年后出生的,已经可以做到敞开肚皮吃大米,而不是之前的青糠饼混合杂粮混合主粮。
饥荒这个概念,对于苏州常州杭州等等扬子江入海口的地方来说,属于比较遥远的事情。
尽管大唐的很多地方,依然粮食严重供给不足,很有可能苏州一个缫丝厂的倭女工人,吃得比某些河东小地主还要好得多,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朝廷并没有全域放开人员流通,否则也不会依旧存在“流放”这个政治概念。
甚至像“昆仑海”地区,是强制性的许进不许出。一旦流放到了“昆仑海”,想要迁出的概率就极低,别说那些犯官之后,哪怕是百战百胜威名赫赫的西军,大部分的西军子弟,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被束缚在当地。
真正能够出来的西军子弟,除了运气好被敦煌宫挑选入其余各军为下级军官,然后上番京城,否则,就只能指望在程处弼那里有印象。
“入秋之前,本府欲再增鼓励生产之政事。朝鲜道及东瀛州诸岛,凡一丁新添子女一人,可以造册副本,到港免征若干关税……”
说到这里,杜构顿了顿,“说起来,此事本府也是几经思量,参考沧州故事。旧年河北入辽州辟田者,凡收拢东北诸特产,可于天津免税。”
贞观朝的官僚相对务实,基本上什么好用就先试试。但要说“永不加赋”这种昏话,他们是想都没有想过。
比如漠南草场或者大洛泊一带,你跟当地人说不用再缴纳粮赋,开不开心?当地人只会反手给你一巴掌:老子养牛的,本来就不用缴纳粮赋,开不开心?
杜构的目的性很强,他大胆猜测,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缺少劳力,一定会出现疯狂鼓励生产的大政策。
而且这个大政策的范围,绝对不会小,甚至很有可能是全域推行。
只是朝廷施政,也要顾及体面,此事首倡是因为张德,当然不要脸一点,说是学习越王勾践,那也无话可说。
但这点脸皮,还是要的,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让朝廷去宣传武汉,又是万万不能,那就只能另起炉灶。
杜构想做的,就是这个炉灶。
而且杜如晦给杜构留有诸多安排,其中一个,就是“开疆拓土”,当然这个“开疆”不是让杜构带兵打仗,而是把朝廷到嘴的肥肉,嚼烂了吃下去。
东海宣政院,就是杜构的那只大铁锅。
。m.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2676/60345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
“再打下去,就要伤筋动骨。各家在‘大坡’都有本部,一应财帛都用了个干净。一直都是十几万贯十几万贯的砸下去,就算能挖出金山银山来,这要回本,等到甚么辰光去?所以不是不想打,是打下去就太亏。”
幕僚说罢,又对杜构道,“再着现在一个庄奴价钱已经到了一百五十贯,有价无市,根本没人愿意用这个低价出手。庄奴实际市场成交价,都在两百三十贯以上。”
“男奴?”
“男奴。”
“这才几年啊,价钱翻了两番都不止。”
“听说还要涨价,劳力实在是不够。‘海南岛’现在开了船行,钦定征税司的人也有入驻,虽说还没有正式开府,不过三五年过后,总要试一试的。”
所谓的“海南岛”,其实就是伊予岛,只是唐船行走的路线问题,很少有直接从岛南海岸线登陆的,而是通过岛北水道来登陆,于是久而久之,就称呼为“海南岛”。
而“扶桑地”的正式名称,不管是朝鲜道行军总管府,还是东海宣政院,都是“东瀛州”。
平壤宫发往洛阳的塘报,都是以“东瀛州”来称呼,而不是“扶桑地”。
“中国鼓励生产已经贴补极厚,似沧州小户之家,一对夫妇通常养育子女三个以上,可即便是这般,怕是也十五年后劳力不够。”
“时不时就找到一个金矿银矿,如之奈何。”
“是啊,如之奈何。”
有些事情,不是张德的铁杆盟友,是不太清楚内中计划的。
比如说开挖金银,华润号基本很少涉足,最多就是帮着把人运过去,或者就是出售技术和工具,甚至包括工程设计都能出售。唯独开采这一块,华润号碰都没有碰。
新晋暴富的几个权贵白手套,靠着开挖金银矿很是豪奢,花钱如流水一般,但本身并没有任何产出。
纯粹的累积贵金属,老张根本不感兴趣。
想要小霸王学习机,华润号承担的角色,不会是西班牙,而是英吉利。
消费、出口、投资,那些掠夺贵金属的牲口们,华润号只是通过另外一个方式,让他们以消费的形式,去做点微小贡献。
在张德用金银铜矿勾引大量中小贵族投身海外事业之后,除了铜矿,其余金银矿,都是逐渐退出,或是转手给盟友,或是让官方承担更多的角色。
杜构也算过一笔账,把皇唐势力范围之内的所有人口都算进去,也不过是四千万出头,和庞大的疆域比起来,根本连一根毛都不算。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产业分配,细分到各个门类之后,就会发现劳力永远是不够的。
如果人员流通没有那么大,交流便利性没有大大提高,那么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比如局部发达地区,可能会出现失业人口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但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是放松了中低层人员流动这个口子的。
加上大多数中低层人员流动,都是依托现有的河运、漕运、海运,登记管理相较以往难度略微提高,但也仅仅是略微提高。
有了相对自由的人员流动,加上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大提高,自然而然地,原本应该属于中小贵族的“良禽择木而栖”,就下放到了贩夫走卒这个阶层。
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是时下港口码头、漕运海运、工坊矿场等等底层劳力的真实写照。
除了没有脱籍的奴工还相对没有人身自由外,大多数“失地农民”以及城市小市民,都开始适应五百里范围内的跨州做工。
比如楚州的农户、盐丁,结束农忙和盐税征缴之后,他们就可以搭便船,通过南运河,直接南下到扬子县码头做工。
一个码头扛包工、装卸工一个季度的工资,抵得上全家半年的土地劳作收益。
若非朝廷在粮赋上具有强制性,很多小农家庭,是很愿意抛荒之后,前往发达城市做工几年的。
实在是在某些地区,贞观二十年后出生的,已经可以做到敞开肚皮吃大米,而不是之前的青糠饼混合杂粮混合主粮。
饥荒这个概念,对于苏州常州杭州等等扬子江入海口的地方来说,属于比较遥远的事情。
尽管大唐的很多地方,依然粮食严重供给不足,很有可能苏州一个缫丝厂的倭女工人,吃得比某些河东小地主还要好得多,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朝廷并没有全域放开人员流通,否则也不会依旧存在“流放”这个政治概念。
甚至像“昆仑海”地区,是强制性的许进不许出。一旦流放到了“昆仑海”,想要迁出的概率就极低,别说那些犯官之后,哪怕是百战百胜威名赫赫的西军,大部分的西军子弟,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被束缚在当地。
真正能够出来的西军子弟,除了运气好被敦煌宫挑选入其余各军为下级军官,然后上番京城,否则,就只能指望在程处弼那里有印象。
“入秋之前,本府欲再增鼓励生产之政事。朝鲜道及东瀛州诸岛,凡一丁新添子女一人,可以造册副本,到港免征若干关税……”
说到这里,杜构顿了顿,“说起来,此事本府也是几经思量,参考沧州故事。旧年河北入辽州辟田者,凡收拢东北诸特产,可于天津免税。”
贞观朝的官僚相对务实,基本上什么好用就先试试。但要说“永不加赋”这种昏话,他们是想都没有想过。
比如漠南草场或者大洛泊一带,你跟当地人说不用再缴纳粮赋,开不开心?当地人只会反手给你一巴掌:老子养牛的,本来就不用缴纳粮赋,开不开心?
杜构的目的性很强,他大胆猜测,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缺少劳力,一定会出现疯狂鼓励生产的大政策。
而且这个大政策的范围,绝对不会小,甚至很有可能是全域推行。
只是朝廷施政,也要顾及体面,此事首倡是因为张德,当然不要脸一点,说是学习越王勾践,那也无话可说。
但这点脸皮,还是要的,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让朝廷去宣传武汉,又是万万不能,那就只能另起炉灶。
杜构想做的,就是这个炉灶。
而且杜如晦给杜构留有诸多安排,其中一个,就是“开疆拓土”,当然这个“开疆”不是让杜构带兵打仗,而是把朝廷到嘴的肥肉,嚼烂了吃下去。
东海宣政院,就是杜构的那只大铁锅。
。m.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2676/60345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