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猎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20军队2

20军队2

    李鸿章是大股东,聂世成作为嫡系小股东,受李鸿章的控制。稀释股份,具体怎么操作的?张克不知道。

    但作为能被说服的小股东,说明以前的开会是有效果的。最起码李鸿章相信聂士成会赞成,不会反对。

    宋庆也是股东,稀释股东股份。是一只是件很得罪人的事,为了防止不满,向其解释原因。必须让有足够分量的人,聂士成跟着走一趟。否则稀释股份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就算完成了,如果得罪了人,将来在锦州也不会配合张克行动,如果依靠军队,在铁路线上搞事情,什么结果?还怎么做事?

    聂士成,就是上次开大会坐在武官那排最前面的那个人?站起来问话的就是他。这次小会他没来。到唐山驻地,带着李鸿章的亲笔信,离的不远,但没来过,正常人谁没事往军队跑?

    作为绝对的嫡系,消息是绝对灵通的,上次也参加了开会。这一次,应该也是在张克过来前就打过招呼了。进行的很顺利。聂士成这边,张克也没啥说的,只说要年轻一点,毕竟资格太老怕对方不服,自己没心力去处理,挑人完全信任对方,

    就留在军营熟悉人员,把原虎,王鹏和挑的铁厂保卫人员也找来,开春了出发。

    二月末,两人带着随从,坐船,蒸汽军舰,小型北洋自产,直接去旅顺找宋庆。

    当着宋庆、张克的面直接说了李鸿章的意思,李鸿章怎么操作的,损失了你的利益,我给你补充。暂时从你这儿抽调一部分人。然后你再去山东河北那边招兵就是。这段时间的兵响不停,全是你自己吃掉。李鸿章有军工厂,不缺武器,也不动你的武器,只要人。

    再讲道理,俄国人年前进了旅顺,中堂准备打了,从民屯开始,你都多大年纪了,一准备谁知道要准备多少年?宋庆1820年的人68,9小70岁了。不看钱,看什么?这时宋庆还是戴罪,甲午战败,去职留任,下面人盯着位子呢,中堂的友谊你怎么拒绝?

    只好处没坏处,而且办这个事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股份,保住清庭这个母公司,宋青也没什么说的。

    还是老样子,张克可不会真的去挑什么人,万一挑到人家的心腹,人家不高兴怎么办?挑到的不愿意离开老部队怎么办?军官位置是自己人要坐大部分的,再提拔一部分,不可能用来拉人。直接还是老规矩,让给些年轻人以备使用,低级军官来点。

    职业军官,自己慢慢的通过人脉自己找,自己找来的人没有根基,使用放心。作为股东,要控制自己的公司,必须要有想法,一些东西是必须要有人教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在来的路上。张士诚细细的给张克讲解过。

    张克以前建设的是钢铁厂,上千人的企业从无到有的搭建框架,这个难不倒自己,关键是怎么控制手下人,军队是纯粹的暴力机关,它的运行逻辑和工厂是不一样的,工厂什么事就是给钱就完了,解决不了让人走就是了。在军队你让人走,为了防止暴力反噬,你必须进行制衡,必须要有嫡系支持。

    此时东北大概有650万人左右。张克的民屯据点,没有选择,为了将来快速通过铁路从内地招流民扩充,只能在辽河以西,锦州附近寻找,还好锦州驻军是淮系自己人,打过招呼(环渤海都是,负责抗敌。满清驻军势力要在更加内陆的地方)。

    辽河是东北交通要道载体,东北的铁路没有正式修通前,东北的物资都是通过水系河流运送出来,人少大路维护就难,交通体系就差。

    东北自古以来一直是苦寒之地,但再苦寒的地方有吃的,和饿肚子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清朝东北三次开禁。

    第一次为了防御沙俄东扩,备战雅克萨之战,强制征发罪犯到黑龙江种地给驻军提供粮食。绝对的苦差事。

    第二次,原来人口300万左右。

    随着清朝和外国交流,农作物种类,农业技术发展,入口滋生,为求活命偷渡东北的人越来越多,清廷开始主要是在禁止人口流入。1860割让外东北给俄国,但俄国继续东扩,后来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下令圈地收税,开禁又禁止,政策不停反复。(合称第二次开禁)

    人口从外部涌入东北,带来内地的农业技术,种子。人口大约六百万1893数据,未开禁(1902第三次开禁)。

    此时在被圈出来的地方种地交税或者种地了再被圈然后交税的是一个部分(挺惨,社会地位不平等),原来种地是民,征召是兵的军屯势力是是一部分。(军屯和明朝一样,慢慢腐朽,打仗不说了,凑几个人应和差事,剩下功能就是构建秩序,欺负人。

    介绍一下,东北地区的开发程度比较低,人口稀少。他的军队大概有六七万人。地广人稀,不缺粮食。养军的比例就会高(参考战国,三国动员比例)。但一个地方只要有秩序,它就有阶级,一部分人是负责生产,一部分人负责控制。负责生产的人出产的物资越多,负责控制的阶级就会越大,比例越大,所以清没了大家都不说话,圈起来的汉人不提,自己的根基,被欺负的底层也觉得挺好。)

    上千人的粮食的采购是一个问题。粮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原来本地地方势力,本地军屯,县长,屯长?怎么称呼?满语?怎么打交道。

    这地方也有本地官员,没办法说的。张克一开始只是借口在这停留,购买啦点粮食,都没枪。等聂士诚部的500人带抢械,工具,资重赶到后。才拿出李鸿章的批条直言要在本地民屯。构建军队准备对抗俄国入侵,俄国侵占旅口港的消息,官员是知道的。

    本来辽东半岛都要被割让出去了,后来三国还辽,这些事就是近几年的事。

    张克带这么多人,突然就说要在这里军屯,构建军队,也合理。但拿的是李中堂李鸿章的手书。

    这里是东北,旗人天下,大小的事,应该是皇上的手令才对呀。

    张克人多势众,手里还有枪,官员也不敢做主,只能连夜派人上书,向上面报告,等待答复。

    张科这边开始打造固定营垒,军队内部组织架构建设,王鹏原虎带一些唐山铁厂保卫部的人随军前来,保卫部建设经过一年,经手培训的人数以千计,选出来的人担任十长是没问题的,选五人当三十人长,十人当十人长,王鹏原虎当百人长,掺杂起来,控制一小半,原来的低级军官,选人升官,提拔,不设营长。

    甲午之后开始建设的陆军新军是仿照德国陆军编制建成。10,3,3,3,3,3:1比例编制,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现代编制的开始。10人班,30人排,100人连,310人营,1000人团。三个作战步兵团配置1000人炮团。按数量配属工程部队(做饭,帐篷,运输,弹药,卫生,可以根据情况加强配属)9:1大约170人?通讯用的骑兵一队配属营级别以上长官。遮蔽战场,抢占优势骑兵连一个。大约250人?

    开始自己修建营地。双方就这样,你看我,我看我,谁都不做什么,相安无事,而随着时间过去,朝廷居然也就没有明确回复,让相机行事。

    看看人家的快枪,不卖粮食,人家不会来抢把?

    嗯,这里要说一下此时部队的传统。李鸿章是团练起家,什么是团练?自己私人拉起来的部队,不是公家的,而是自己的。部队的粮饷从何而来呢?答案也很简单。开始是筹集而来,后面另一部分是依靠抢劫。这是一门生意,雇佣军生意。

    书上说湘军老暮不能战了,其实就是湘军作战太长时间抢够了。有了钱就开始怕死了,有钱的在后面等回家,没钱的等着冲上前去抢劫,这个意思,所以编练新的部队番号。

    士兵的一部分收获是要分给上级的,按比例收分钱,有钱的人,慢慢就买到了官(战功)。

    经过30年的和平生活。那些抢够了钱的人,是不是都回家去了?剩下来的都是在当官的人。这三十年里,新上来当官的人也是要吃饭的呀,他们的钱从何而来?清朝的财政系统开始日渐崩塌。军队里的人靠着那些军饷是完全不够自己生活升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富自然会向权威集中,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所以要么克扣底层士兵的军饷,要么再直接一点,直接吃空额。因为如果说士兵的数量是足够的话,那你吃人家士兵的军饷,吃的太多的话,人家是会和你拼命的,你必须要保证你的士兵,他靠军饷可以活命。有嫡系控制的住部队。

    当然也有人完全不在乎下面,只在乎上面,所以一打仗就溃逃。

    袁世凯的祖父。就是从这样的部队走出来的高官。他会不明白军队里陋习的由来吗?但是为了出头,就必须采取措施,就必须要向这些陋习开刀。

    所以袁世凯练兵不要老人,老人占着喝兵血,这样的习惯已经太久了,轻易改不过来。第二个就是给士兵把军饷提高。让士兵的军饷足够生活。给军官更多的银子,高薪养廉。

    人类行为的构造无非是通过两种方向,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这两者是相平衡的,当你给士兵足够的钱,让他们可以生活的好,那你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处罚和要求,而不担心哗变。因为你给的养廉钱因足够高,所以你可以杀军官而不担心军官背叛你。

    人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会衡量他们长官的行为,从而为军官塑造士兵,创造条件。

    有些人听起来这些东西好像都很简单。但你要想象一个时代背景。这是一个人去断绝一种传统,一个人向文化宣战。虽然根子没解决,但你该理解小站练兵的历史地位。

    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陆军建设新篇章,袁世凯创造了环境,北洋预备军官们是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中生根发芽了,生长出了北洋军事集团。

    回到张克这里,这不是正经的新军,朝廷是不负责这1000人的拨款的。现在拨款是李鸿章个人产业出资的。

    所以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张克把 移民军屯的事儿搞起来,李鸿章绝对会把军饷断掉。可以资助你起步,但不会免费当你的提款机。

    如果你懂事的话,合适的时候要把这部分资金还给人家,加倍奉还。

    你没钱会很虚,别人花钱就可以撬走你的一切。这时的军队是最容易被收买的群体,没有思想,全靠对钱的向往和对长官的恐惧。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5274/419023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