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章)职业背锅人
朝堂上的所有人都不会知道。
北极圈发现了新大陆这件事情,并没有引发刘彻极度的探索北极圈的兴趣。
相反,刘彻把目光看向了百越,看向了百越之外的岛屿。
葛三封为北极侯这件事情,成为了长安的热谈。
报纸用了一整期,作为海洋专刊,刊载现在大汉对于大海的前沿研究。
其中船舶,星象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运用等,都是最重要的。
报纸中,大谈特谈北极圈的事情,大谈北极圈,大谈冰原人,大谈羽毛人,大谈新大陆。
甚至还把阿拉斯加犬,作为了专版刊登。
这可是,来自于另一片大陆的狗子,而且身大体壮。
长安贵族中不是流行斗狗什么的么,真不考虑买点?
现货?现货没有,但是可以预定,现在养殖的阿拉斯加要进行繁殖教育,美其名曰汉化,之后再面向市场提供。
当然,如果您实在是等不及了,可以先买一条哈士奇。
但友情提示,作为在冰天雪地拉车的狗,它们活跃度极高,如果买回来,极有可能因为过于活跃而毁坏家里的家具等物品。
本新闻由霍氏家居赞助。
的确,哈士奇不是后世那个哈士奇,没有进过专业训练,还没那么傻。
问题是,后世那个哈士奇,傻归傻,绝大部分不咬人,一百条只有那么一两条返祖的咬人。
猜猜反的哪个祖?
大汉的哈士奇,它又咬家具又咬人。
毕竟贵族们恨不得在家里养老虎,老虎就不咬人咬家具了吗!?养烈犬当然也不在话下,当天还真就有很多人去定狗子。
不过他们想要养到哈士奇和阿拉斯加还得等。
路博德建立的训狗基地,已经在尝试用亲人的狗子混血产生性格比较温和的雪橇犬了。
不过这不是说其他性格爆裂的就没用了。
那些攻击性强的,都被拿去和各种本土田园犬混血去了,因为霍海看路博德有这个天赋,所以把培育军犬的任务给了一部分给路博德。
军犬虽然需要听话,但实际上军犬首先是要身体强能力强攻击性强,至于令行禁止,是后期训练需要训练的东西,而这个犬种务必培训出来本身就各种基础素质拉满,各项属性加点加满,才是好狗。
霍海不知道前世的德国军犬是按照什么标准筛选的,但是目前大汉需要的军犬,就是要这样培育,训练。
而葛三在再次出发之前,也成了长安城的红人。
甚至于以前封侯那些军人贵族,还有军人退伍做生意现在发了财的这些大商人,都极力邀请葛三去做客。
北极越发的引人注目了。
而这个时候,刘彻来到了研究院。
霍海本来在新霍府睡大觉的,听说陛下去研究院,急忙坐车往研究院赶了过去。
刘彻去的是研究院的农科研究室。
目前,刘彻在霸水上游建立了不少研究农业的研究田,但那边做的都是南方植物种植研究,刘彻要到研究院,和研究员们聊天。
等霍海赶过来时,刘彻已经跟研究员们聊的差不多了。
看霍海到了,刘彻让左右退下,然后才一边喝茶,一边跟霍海讲:“世人都往北看,而朕这时候注意到了南方。”
霍海点头。
刘彻的思维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甚至有些笨人是看一步走一步。
而刘彻是走一步就想好了后面的结果,想好了有几种走法需要走的下几步。
霍海就猜到了刘彻会把目光方向南方,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刘彻的想法也很简单:“北极圈,数千公里的范围,才养活五万人。这个区域东西数千公里围成一个圈,再小,面积也比大汉大得多,大汉统计的没统计的人口五千万,而这里只有五万。”
千倍差距。
“朕以前一直在想,打下草原怎么办。”
“因为草原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种农作物,反而要亏本,根本养不活人。”
“匈奴贵族可以吧普通匈奴骑奴养着给他们不计成本的种小米,还不给骑奴吃,但是大汉不可以,如果是那样的话,大汉的边民是要造反的。”
“只是那时候朕还没想到,北方的北方更苦寒,丁零人住的是匈奴人都不住的地方。”
“更没想到北方的北方还有更苦寒的地方,是丁零人都不住的地方,还住着冰原人。”
“所以朕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其实越往南,粮食产量越高。”
理论上,从大汉往北,越往北,粮食产量越低,直至根本没有任何投入回报。
按照这个道理反推,应该是越往南,粮食产量越高才对啊。
但刘彻手中有天下所有郡县甚至几乎所有封国的数据。
刘彻知道,南方一郡一县,上供远不如北方。
仔细一想后,刘彻感觉,这是人口问题,不是产量问题。
于是,刘彻来到了研究院。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才搞清楚,南方种植效率远高于北方。
别看南方水多似乎不适合种植小麦小米,实际上蜀地的小麦小米产量分明比北方高。
只有淮河区域,和北方似乎持平。
但是研究员告诉刘彻,淮河小麦产量是有问题的,因为种植的少,经验缺乏,加上没有精耕细作,所以只看数据,是和北方持平。
但考虑到北方大量的田精耕细作,而淮河流域的小麦就随便种种,实际上淮河的小麦产量是高于北方的。
更往南,乃至长江之南,那就更是如此了!
刘彻在确定这一点后,立刻询问研究员们,瘴气是什么。
研究员们也说不清楚,但是彭衣的徒弟告诉刘彻,南方所谓的瘴气,应该是四种不同的疾病合一的称谓。
分别是,细菌染病,病毒染病,寄生虫染病,毒虫叮咬。
刘彻也是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原原本本的听完了现在研究院的研究。
这才知道,原来肉眼看不见的霉菌在研究院内部早就达成了共识,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病毒一种是细菌。
而虫类叮咬,也被分成了三种,一种是有毒性的虫类叮咬,一种是无毒性的寄生病虫寄生,一种是蛇类等有毒动物叮咬。
刘彻听完后:“也就是说,病毒一旦发病几乎没得治,但可以研究疫苗去防御,而且大部分时候很少有人得这个。而细菌非常多,但绝大部分只需要烧开热水才喝就能解决问题,而寄生虫也只需要把食物全部做熟,就没有?”
“而有毒动物……”
刘彻反应过来了。
现在大汉到处开采煤炭,还缺少煮水用的柴火吗?不缺啊,也就是说,实际上如今北方的人大规模南下开荒,也不会突然暴毙死于非命了。
一旦开荒完成南方的田土,产的粮食,远多余北方,如果完成,未来大汉的人口将会爆炸式增长。
霍海到了,刘彻也就真正的问出了疑惑:“你和青珂常年调查南越国,那边粮食产量如何?”
霍海:“南越国现在种植一种和我们的水稻极为相似的植物,目前我们认为那也是水稻,只不过是种类不同。”
刘彻:“亩产是我们前年的多少倍。”
霍海:“八倍。”
刘彻腾的站了起来:“就他们那个科学水平,种子洒在田地里坐等收割的水平,亩产是我们前年的八倍?如果不是我们这两年推出了大量的新耕种技术,和粪肥等东西,连跟他们持平都做不到?”
“南方的土地这么肥沃?能养活多少人?”
霍海:“实际上要搞清楚一个地方能养活多少人,应该先搞清楚这儿的生态环境,搞清楚当地的生物圈,然后才能搞得懂能养活多少人。”
“比如冰原上,有五万冰原人,当地是靠海吃海,实际上吃的是海洋中的动物和鱼类,别说人了,就连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的狼,吃的大多都是水里的东西。”
“陛下,如果我们将能够吃上野兔的,就算是标准的肉食猛兽。那北极这么大的区域,肉食猛兽合起来应该是超过一万,加上五万冰原人,实际上这个区域可以养活六万肉食猛兽。”
刘彻思索了一下,认同这个说法。
如果这个区域没有冰原人,那这些区域一定会被动物占据,那就能多养活五万动物。
霍海继续:“肃慎加鲜卑加灵丁这个区域,和北极差不多大,差不多养活了各类肉食猛兽五十万,人类一百五十万,那就算能养活两百万人类吧。”
“草原上人口最多的时候差不多是两百万匈奴,加上那些肉食猛兽狼、犬一类的生物,一共差不多四百万。”
“咱们大汉,差不多有登记的没登记的一共五千万人左右,但是野生动物就少很多了,不过算上家养的猪狗这样的大型的食肉的动物,实际上应该差不多七千万。”
刘彻深以为然:“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这儿的生态环境,能养活千倍北极圈的顶级肉食生动物。”
不只是人口承载能力的问题了,而是生物圈承受的顶级肉食动物极限。
霍海摆头:“养不了。”
“陛下,我们是吃肉,但是大汉的普通百姓,特别是长安之外的百姓,又有几个吃肉的?如果是三年以前,全大汉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一辈子都不会吃一次肉。”
“我们人类是脱离生物圈之外的,但是又跟本地生物圈强绑定,我们什么都吃,老虎只吃大型草食动物,狼只吃中型草食动物,狐狸和猫吃小型动物和小型鸟类。金雕吃大动物,老鹰吃小中型动物。草食动物吃草。”
“而人呢,我们吃草,我们不只是吃草,我们还主动养殖草来吃。”
“我们也跟猴子一样吃水果,还种植水果来吃。”
“我们跟狐狸和猫一样吃小型动物和鸟类,我们还养殖兔子和鸡吃,我们还吃大型食草动物,我们还养殖牛羊猪狗吃!”
“所以因为我们的主观动作,多养活了不少人,如果真正的大汉所在的范围,全是野兽,并没有人,那应该能养活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之间的野生食肉动物。”
刘彻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而且几乎全是小型食肉动物狐狸和猫,体型超过狗的,不会超过两百万,老虎,有两三万就出头了。”
霍海摆了摆头:“光是咱们目前的南方,就有几万头老虎。”
刘彻:“所以,你举例这个,是想说什么?”
霍海:“我是想说,在南越国有一种动物,是一种蜥蜴,就是我们这里说的四脚蛇。”
刘彻不以为然。
四脚蛇?老鼠一样大的东西。
霍海:“其中有一种,非常巨大,体长一米到两米,咋一看还以为是鳄鱼,是猪婆龙。”
“体重也有四十斤到六十斤,达到了中型犬的上限,大型犬的程度。”
刘彻:“怎么了?”
霍海:“这种和狗、狼差不多生态位,对人威胁不大,但是对其他小型动物威胁和狼差不多的动物……南越国以及更南方,保守估计,有三亿条。”
刘彻腾的站了起来。
什么玩意儿?
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大汉核心区域的蜀郡关陇中原以及宛城所在的平原,合起来能有两百万条狼、狗一类的动物都了不起了,这个生态就只能养这么多生物。
可是,南方居然有三亿条巨蜥?!!!
别说大汉了,霍海知道,前世到了现代,东南亚都有五千万到八千万条圆鼻巨蜥。
那还是在人类疯狂屠杀之下,把它们拿来在市场上卖,扒皮做皮鞋,各种使用之后,还有五千万条以上。
可想而知这个生态环境下,能养活多少人!
不过,养活人除了粮食和吃的之外,还需要空间,东南亚就不够多少了,远不如大汉。
但是,大汉又不需要他们有空间!
刘彻:“在尝试一下劝说南越国内投,否则就开打吧!”
别人都在关注北方的北极圈。
而看到北极圈的情况后,刘彻反而觉得南下南越国势在必行。
刘彻:“整个南方,特别是江水……现在说的长江以南,全是山地,很难种植作物,如果开荒,恐怕需要好几代人持续投入才行,而且这些田土也没法直接种植,需要烧草木灰改善土壤。”
“可现在南越国还有往南,有更好的田土,既然如此,只要拿下南越国以及更南方的区域,不出三十年,大汉的人口能上涨到两亿以上!”
霍海摆头:“没有那么快,如今吃的东西搞定了,接下来就要让更多的孩子读书了,孩子们读书读的久,结婚就接的晚,人口一开始膨胀后,慢慢的就要减慢增长速度了。”
刘彻:“所以,你也觉得应该拿下南方作为产粮基地?”
霍海当然是这么想的,几天前霍海就说清楚了一切。
在霍海的计划中,中央之国之外,所有土地上,每一片土地都只产一种东西,只产原材料和农作物。
而中央之国生产工业化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大量的作物以及培养最先进的新式农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人工杜绝任何区域有造反的实力。
当然,倘若中央之国科技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自然是可以外放一点点东西的。
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
别的地方都好说,南越国,一定是要最早拿下的。
包括南面的海岛。
这些地方开发起来不会太难。
刘彻这儿,航海团队那边又多了一个任务,绘制南方沿岸海图。
一定要搞清楚南方到底有哪些地方。
这些地方哪些位置是航海要冲,哪些地方是陆地要冲,哪些是最富裕的地方,必须全部由大汉占领。
然后其他区域,才让汉人去指挥当地土人开荒,提升生产规模,最终成为粮仓。
其实,霍海之所以要拿下东南亚,不只是因为粮食问题。
其实目前大汉产的粮食,养一亿三千万人,都不少,至少能都吃得饱。
但问题是,吃得饱和吃得好是两回事。
同时,霍海还需要生产经济作物的地方。
很明显,东南亚就是这个地方。
刘彻思索了一下:“这个事情,还有额外的赚头不?”
霍海瞪眼。
一个养活两亿人,而且是两亿人吃的满嘴流油的地方,一个生产两亿人需要的所有经济作物的地方。
搞定还不够的?还要额外的赚头?
我准备自己赚的!
霍海只能承认了:“有。”
刘彻隐隐感觉就有。
之前每一次都是,每次明面上搞定什么目标时暗中还有一次可以赚,在国外赚一次还能再国内赚一次!
霍海:“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建立安洛铁路公司,集资修建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了,距离洛阳非常近的宛城如何想?”
这一节路,非常近。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
这个地方陆路是通的,投资铁路的人,只考虑长安到洛阳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谁在乎你宛城啊?
谁让你宛城这么倒霉,更好卡在山坳里。
要说在打仗的时候你是兵家必争之地,说发展北国经济,你就是旁枝末节了。
但是霍海提起后,刘彻恍然大悟。
“南方的货物运上来,如果走铁路,需要等很多年才能建成,而且运量不大,所以要走水运,准确的说是海运。”
“如果一路运输到千乘,然后走济水往上,其实是绕路了。”
“如果海船从会稽直接进入长江,一路进入江夏郡,然后从汉水走到码头,送去宛城,宛城铁路直通洛阳,就能节约几个月的运输时间,而且运输更便宜!”
江夏郡,就是汉水入长江的交汇口,是前年刘彻刚刚建立的郡,这个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当然了,指的是现在。
如果未来船不停地往这儿走,而且五百吨以上的只能到江夏郡就要停下,那其实这儿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不过,目前来说长江沿岸人口太少了,而且长江全是山地,中下游冲积平原又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未来几百年人口也不会真的多起来,起码不会像前世那么夸张。
所以,真正的九省通衢就不是江夏郡(武汉)而是宛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阳。
南阳,将会变得寸土寸金,征服南方之后,这儿需要建立铁路,买地就会很贵。
到时候再修建,就麻烦了。
所以,现在都开始经略南方了,就要先去宛城买地。
只需要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钱,就能缔造未来的粮食运输动脉。
最关键是,这条动脉,就抓在大汉朝廷手中了。
或者,刘彻不想把这么多权力给朝廷,那这条动脉可以一直抓在皇帝手里。
聊明白后,刘彻心满意足准备回去了。
按规矩,钱刘彻出,地算霍海和刘彻的,未来铁路建成了,霍海出技术,刘彻安排人,利润三七开。
别小看这一条路,这条路能保证未来霍海生的第五个儿子,也过上家传全国首富级别的日子。
刘彻走之前,跟霍海提了一句继续推进要事。
这个要事,当然是明年官员的选拔的事情。
这个事情从夏天开始到现在,刘彻一直在催。
但霍海一点没推动。
现在刘彻多提点了一句:“你要是找不到人,你就去找文翁。”
文翁?
霍海记了起来,成都文翁石室创办者,蜀郡长期管理者,大汉好官排行榜榜一大哥,教育先贤,孔子之后第二出名教育家。
霍海是听说过文翁的事情的,毕竟这么一个老牌封疆大吏,想不认识都不行。
当初大汉建立太学,一共招收五十个学子,成都的有十六个。
不是成都考上了十六个。
是文翁只派了十六个人来长安。
从那之后,太学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人?石室的人依旧保持着这个数量。
直到前年,太学开始扩招,还有举孝廉停止后,各地读书人上长安,那时候来了三千多读书人,七百多个成都的。
在让后长安读书人越来越多,现在来了七万外来读书人了。
按道理来说,从北方中原还有宛城洛阳一带过来,反而好走一些,应该是那边的学生来的多吧?
实际上不是。
实际上因为成都先坐上了新商改的车,导致很多人直接暴富,他们都搞不清楚这股风怎么来的,很多人都想到长安来。
于是,成都那边来了两万读书人!
目前长安七万外来读书人中来了两万。
而且这两万很多不是来当官的,是来见识新商改的。
所以这七万人中一共就有四万人读了新大学,其中成都来的占据一半。
而四万人中,已经毕业的有八千,其中成都的占据四千。
这些毕业的人中,诸如儿宽这样的在第一次大学考试中选拔过关的,其中几十个人中,也有一半是成都来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没算长安本地的。
简单来说,除了长安本地的人之外,就属成都来的读书人多。
读书人声量大,而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两条合起来之后,加上文翁半退休封疆大吏的BUFF,直接让文翁成了教育界顶流。
而之所以现在文翁这么出名,是因为文翁一把年纪了,本来还以为一入蜀就一辈子都出不来了,结果临了还费劲千辛万苦来长安,为的不是享受,为的是考察新学。
文翁在这边根据成都的情况,也搞了很多本地化的东西,政策,送回成都。
长安这边有什么变化发展,文翁这边也是送回给成都。
实际上文翁来长安已经小一年了,这一年中,他活动很少,他带来的其他弟子和官员多在长安走动,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虽然政治上来说长安一板砖儿下去能撂倒八个比他弟子官职高的人物。
但这些人也都是贵族坐上宾。
毕竟成都是新商改很重要的环节,而他们代表的是新学改革中蜀郡一派的力量。
霍海被刘彻提醒文翁之后,豁然开朗。
这个事情,还真就需要文翁办!
就算到时候别的人生气,能怎么办?
就算百官和贵族,见到新的考试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后,要翻脸,怎么翻?
把文翁这个小老头弄死?
文翁无论是贤名还是学名,那都是很高的,同时他还是封疆大吏退休。
整他是什么意思?别的封疆大吏怎么想?
你们在长安的大官是大官,我们就给你们整?
肯定整不了。
整文翁的儿子?
你在搞笑吗,文翁二十岁入蜀,在蜀地经营了半个世纪,人家家里人在蜀郡,说一不二。
你去蜀郡整他?还是你去蜀郡挨整?
这也就是文翁是个老好人,忠心不二,换个人的话,朝廷早把这个位置的人轮换了十次八次了,哪儿可能让一个人在这儿经营半个世纪?
但就因为经营的久,就算再怎么不刻意培养自己人,那也是满大街自己人了。
当初文翁石室建立后,学成的人,有抱负的送来长安当太学学生了。
而差一些的,留在蜀郡各地补缺了。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蜀郡哪个官员不是文翁的学生?
而如今,文翁没让他儿子真正的走官路,反而顺利退位让张骞接手。
历史上张骞只做了两年蜀郡扛把子,正式郡守称谓都没拿到,但是这一世张骞在这儿也干满四年马上五年了,已经顺利的从文翁哪儿接班,成了蜀郡郡守。
但如果有外来人要整文翁家里人,张骞不出力帮忙的话,还能服众么?不说张骞,任何人不保护文翁的家里人,那都没法服众。
所以,无论是怎么办,都没人拿文翁有办法。
人家塑金身成功了!
霍海一拍额头。
还真是,这个事情,就得找文翁!
霍海找人打听了一下,才觉得有趣。
要不人家是大汉好官排行榜的榜一呢。
长安来了那么多外地人买房子,文翁的孙子过来,是贷款借钱外加帮一个学校打广告,才凑够了钱,买了一个末流小豪宅。
这个豪宅给文翁他们住,都不太够。
后来他们来到长安,是刘彻送了一套房子给文翁。
原因嘛,自然是嘉奖文翁常年在蜀郡的贡献。
如果不是文翁石室,目前大汉朝堂和各地郡县,要少上百号官员。
而且如果不是文翁把成都治理的好,张骞现在过去哪有那么容易指使如臂直接发展天竺公司?
要知道刘彻和霍海是集中精力,梳理了长安同关神木云中五原一线,才有了匈奴公司的往北发展。
而成都那边呢?不需要刘彻动一兵一卒。
成都那边的底子,可见一斑。
这自然是需要嘉奖的。
嘉奖嘛,人家缺什么奖什么。
就奖一套房子好了。
刘彻,把以前的公孙府,奖励给了文翁。
以前的公孙府,说的是公孙弘。
公孙弘可是上一任宰相!他两年前死了,他家里人又购买了新城的豪宅,他们家的大宅子就被刘彻买下来了。
刘彻也不知道自己的钱该投资什么,所以就买了不少院子。
甚至现在很多大臣做生意缺钱,都会主动问刘彻要不要买他们家老房子。
刘彻来者不拒。
这才几个钱,买了就是了。
整个陵县区域,好多顶级巨富多搬到新城去了,陵县靠长安近的区域,都快被刘彻收购成功了。
所以送一套房子给文翁,轻轻松松。
而文翁,一口回绝,并且厚着脸问刘彻要一套新城的房子。
刘彻都听蒙了:哎你个老登!朕赏赐你房子,你还挑三拣四,你还想要新城的豪宅,新城的豪宅可比陵县巅峰贵得多!
不过文翁说完原因后,刘彻认可。
文翁说自己年纪大了,这次来长安就是考察学习新学,并且把新学传回成都,如果自己住在陵县,又整日往长安县跑往新城跑,在整理出结果之前,就累死了。
那就浪费时间了。
还不如住在自己孙子买的房子里。
但是陛下赏赐的房子,臣哪儿敢不住?
不住不是不给脸吗?给脸不要脸,那不是找死?
所以,陛下要么不给,要么给个位置好的,方便治学的吧。
刘彻听完后认可文翁的说法,于是给文翁了一套在新城的房子,而且在运河边,靠着鲁王府邸。
因为旁边是桥,过桥就能到长安县,往北就是新城。
随时都能考察任何学校。
而且距离研究院也不远,有需要可以随时去研究院。
去技术学院也不远。
去各个大学更是不远。
而文翁拿到房子后,真就蒙头开始研究新学,并且经常组织成都来的学子,让他们要虚心学习,学习新学,学习简体字,学习工学科学。
这一年来,刘彻算是看在眼里。
以前刘家三代人都信任文翁,是战报信任。
现在刘彻觉得,文翁可以拉入核心团队来干活儿。
霍海得到刘彻的指点后,也是找到了文府来。
开门的不是下人,而是来长安学习但是没地方住的学生。
他们住在这儿,顺便帮文翁办事儿。
打开门后这学生不像长安本地人,不认识霍海。
“您是?您找谁?”
霍海:“我叫霍海,找文翁老大人。”
学生一惊:“霍武侯?!”
霍海点头。
学生急忙激动跟旁边:“同窗们!霍武侯来了,快开正门!”
学生激动着上前:“霍大人,老大人天天念叨您,想要找您谈一谈,但是您太忙了,所以老大人一直没有去拜访。没想到您亲自来了!”
霍海脸不红心不跳的,笑着:“是吗?我早就想要拜访文翁老大人了,就是最近事情太多了,天南海北的事情,耽搁了。”
从正门进去。
霍海就看到一个老头正在跟旁边的人说:“你咳嗽,就吃点巴豆。别耽搁我见客。”
霍海疑惑:“巴豆?巴豆治咳嗽?”
老头:“是啊,不敢咳啊,咳了窜稀。”
回过头,文翁看到霍海回头:“哎呀,可算是见到你了。”
霍海哈哈笑了起来。
文翁还挺幽默。
巴豆治咳嗽?这个时代已经有巴豆了?
对了,巴豆巴豆,就是巴蜀地区产的豆,文翁不知道谁知道?
————
求月票!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5127/418619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
北极圈发现了新大陆这件事情,并没有引发刘彻极度的探索北极圈的兴趣。
相反,刘彻把目光看向了百越,看向了百越之外的岛屿。
葛三封为北极侯这件事情,成为了长安的热谈。
报纸用了一整期,作为海洋专刊,刊载现在大汉对于大海的前沿研究。
其中船舶,星象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运用等,都是最重要的。
报纸中,大谈特谈北极圈的事情,大谈北极圈,大谈冰原人,大谈羽毛人,大谈新大陆。
甚至还把阿拉斯加犬,作为了专版刊登。
这可是,来自于另一片大陆的狗子,而且身大体壮。
长安贵族中不是流行斗狗什么的么,真不考虑买点?
现货?现货没有,但是可以预定,现在养殖的阿拉斯加要进行繁殖教育,美其名曰汉化,之后再面向市场提供。
当然,如果您实在是等不及了,可以先买一条哈士奇。
但友情提示,作为在冰天雪地拉车的狗,它们活跃度极高,如果买回来,极有可能因为过于活跃而毁坏家里的家具等物品。
本新闻由霍氏家居赞助。
的确,哈士奇不是后世那个哈士奇,没有进过专业训练,还没那么傻。
问题是,后世那个哈士奇,傻归傻,绝大部分不咬人,一百条只有那么一两条返祖的咬人。
猜猜反的哪个祖?
大汉的哈士奇,它又咬家具又咬人。
毕竟贵族们恨不得在家里养老虎,老虎就不咬人咬家具了吗!?养烈犬当然也不在话下,当天还真就有很多人去定狗子。
不过他们想要养到哈士奇和阿拉斯加还得等。
路博德建立的训狗基地,已经在尝试用亲人的狗子混血产生性格比较温和的雪橇犬了。
不过这不是说其他性格爆裂的就没用了。
那些攻击性强的,都被拿去和各种本土田园犬混血去了,因为霍海看路博德有这个天赋,所以把培育军犬的任务给了一部分给路博德。
军犬虽然需要听话,但实际上军犬首先是要身体强能力强攻击性强,至于令行禁止,是后期训练需要训练的东西,而这个犬种务必培训出来本身就各种基础素质拉满,各项属性加点加满,才是好狗。
霍海不知道前世的德国军犬是按照什么标准筛选的,但是目前大汉需要的军犬,就是要这样培育,训练。
而葛三在再次出发之前,也成了长安城的红人。
甚至于以前封侯那些军人贵族,还有军人退伍做生意现在发了财的这些大商人,都极力邀请葛三去做客。
北极越发的引人注目了。
而这个时候,刘彻来到了研究院。
霍海本来在新霍府睡大觉的,听说陛下去研究院,急忙坐车往研究院赶了过去。
刘彻去的是研究院的农科研究室。
目前,刘彻在霸水上游建立了不少研究农业的研究田,但那边做的都是南方植物种植研究,刘彻要到研究院,和研究员们聊天。
等霍海赶过来时,刘彻已经跟研究员们聊的差不多了。
看霍海到了,刘彻让左右退下,然后才一边喝茶,一边跟霍海讲:“世人都往北看,而朕这时候注意到了南方。”
霍海点头。
刘彻的思维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甚至有些笨人是看一步走一步。
而刘彻是走一步就想好了后面的结果,想好了有几种走法需要走的下几步。
霍海就猜到了刘彻会把目光方向南方,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刘彻的想法也很简单:“北极圈,数千公里的范围,才养活五万人。这个区域东西数千公里围成一个圈,再小,面积也比大汉大得多,大汉统计的没统计的人口五千万,而这里只有五万。”
千倍差距。
“朕以前一直在想,打下草原怎么办。”
“因为草原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种农作物,反而要亏本,根本养不活人。”
“匈奴贵族可以吧普通匈奴骑奴养着给他们不计成本的种小米,还不给骑奴吃,但是大汉不可以,如果是那样的话,大汉的边民是要造反的。”
“只是那时候朕还没想到,北方的北方更苦寒,丁零人住的是匈奴人都不住的地方。”
“更没想到北方的北方还有更苦寒的地方,是丁零人都不住的地方,还住着冰原人。”
“所以朕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其实越往南,粮食产量越高。”
理论上,从大汉往北,越往北,粮食产量越低,直至根本没有任何投入回报。
按照这个道理反推,应该是越往南,粮食产量越高才对啊。
但刘彻手中有天下所有郡县甚至几乎所有封国的数据。
刘彻知道,南方一郡一县,上供远不如北方。
仔细一想后,刘彻感觉,这是人口问题,不是产量问题。
于是,刘彻来到了研究院。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才搞清楚,南方种植效率远高于北方。
别看南方水多似乎不适合种植小麦小米,实际上蜀地的小麦小米产量分明比北方高。
只有淮河区域,和北方似乎持平。
但是研究员告诉刘彻,淮河小麦产量是有问题的,因为种植的少,经验缺乏,加上没有精耕细作,所以只看数据,是和北方持平。
但考虑到北方大量的田精耕细作,而淮河流域的小麦就随便种种,实际上淮河的小麦产量是高于北方的。
更往南,乃至长江之南,那就更是如此了!
刘彻在确定这一点后,立刻询问研究员们,瘴气是什么。
研究员们也说不清楚,但是彭衣的徒弟告诉刘彻,南方所谓的瘴气,应该是四种不同的疾病合一的称谓。
分别是,细菌染病,病毒染病,寄生虫染病,毒虫叮咬。
刘彻也是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原原本本的听完了现在研究院的研究。
这才知道,原来肉眼看不见的霉菌在研究院内部早就达成了共识,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病毒一种是细菌。
而虫类叮咬,也被分成了三种,一种是有毒性的虫类叮咬,一种是无毒性的寄生病虫寄生,一种是蛇类等有毒动物叮咬。
刘彻听完后:“也就是说,病毒一旦发病几乎没得治,但可以研究疫苗去防御,而且大部分时候很少有人得这个。而细菌非常多,但绝大部分只需要烧开热水才喝就能解决问题,而寄生虫也只需要把食物全部做熟,就没有?”
“而有毒动物……”
刘彻反应过来了。
现在大汉到处开采煤炭,还缺少煮水用的柴火吗?不缺啊,也就是说,实际上如今北方的人大规模南下开荒,也不会突然暴毙死于非命了。
一旦开荒完成南方的田土,产的粮食,远多余北方,如果完成,未来大汉的人口将会爆炸式增长。
霍海到了,刘彻也就真正的问出了疑惑:“你和青珂常年调查南越国,那边粮食产量如何?”
霍海:“南越国现在种植一种和我们的水稻极为相似的植物,目前我们认为那也是水稻,只不过是种类不同。”
刘彻:“亩产是我们前年的多少倍。”
霍海:“八倍。”
刘彻腾的站了起来:“就他们那个科学水平,种子洒在田地里坐等收割的水平,亩产是我们前年的八倍?如果不是我们这两年推出了大量的新耕种技术,和粪肥等东西,连跟他们持平都做不到?”
“南方的土地这么肥沃?能养活多少人?”
霍海:“实际上要搞清楚一个地方能养活多少人,应该先搞清楚这儿的生态环境,搞清楚当地的生物圈,然后才能搞得懂能养活多少人。”
“比如冰原上,有五万冰原人,当地是靠海吃海,实际上吃的是海洋中的动物和鱼类,别说人了,就连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的狼,吃的大多都是水里的东西。”
“陛下,如果我们将能够吃上野兔的,就算是标准的肉食猛兽。那北极这么大的区域,肉食猛兽合起来应该是超过一万,加上五万冰原人,实际上这个区域可以养活六万肉食猛兽。”
刘彻思索了一下,认同这个说法。
如果这个区域没有冰原人,那这些区域一定会被动物占据,那就能多养活五万动物。
霍海继续:“肃慎加鲜卑加灵丁这个区域,和北极差不多大,差不多养活了各类肉食猛兽五十万,人类一百五十万,那就算能养活两百万人类吧。”
“草原上人口最多的时候差不多是两百万匈奴,加上那些肉食猛兽狼、犬一类的生物,一共差不多四百万。”
“咱们大汉,差不多有登记的没登记的一共五千万人左右,但是野生动物就少很多了,不过算上家养的猪狗这样的大型的食肉的动物,实际上应该差不多七千万。”
刘彻深以为然:“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这儿的生态环境,能养活千倍北极圈的顶级肉食生动物。”
不只是人口承载能力的问题了,而是生物圈承受的顶级肉食动物极限。
霍海摆头:“养不了。”
“陛下,我们是吃肉,但是大汉的普通百姓,特别是长安之外的百姓,又有几个吃肉的?如果是三年以前,全大汉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一辈子都不会吃一次肉。”
“我们人类是脱离生物圈之外的,但是又跟本地生物圈强绑定,我们什么都吃,老虎只吃大型草食动物,狼只吃中型草食动物,狐狸和猫吃小型动物和小型鸟类。金雕吃大动物,老鹰吃小中型动物。草食动物吃草。”
“而人呢,我们吃草,我们不只是吃草,我们还主动养殖草来吃。”
“我们也跟猴子一样吃水果,还种植水果来吃。”
“我们跟狐狸和猫一样吃小型动物和鸟类,我们还养殖兔子和鸡吃,我们还吃大型食草动物,我们还养殖牛羊猪狗吃!”
“所以因为我们的主观动作,多养活了不少人,如果真正的大汉所在的范围,全是野兽,并没有人,那应该能养活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之间的野生食肉动物。”
刘彻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而且几乎全是小型食肉动物狐狸和猫,体型超过狗的,不会超过两百万,老虎,有两三万就出头了。”
霍海摆了摆头:“光是咱们目前的南方,就有几万头老虎。”
刘彻:“所以,你举例这个,是想说什么?”
霍海:“我是想说,在南越国有一种动物,是一种蜥蜴,就是我们这里说的四脚蛇。”
刘彻不以为然。
四脚蛇?老鼠一样大的东西。
霍海:“其中有一种,非常巨大,体长一米到两米,咋一看还以为是鳄鱼,是猪婆龙。”
“体重也有四十斤到六十斤,达到了中型犬的上限,大型犬的程度。”
刘彻:“怎么了?”
霍海:“这种和狗、狼差不多生态位,对人威胁不大,但是对其他小型动物威胁和狼差不多的动物……南越国以及更南方,保守估计,有三亿条。”
刘彻腾的站了起来。
什么玩意儿?
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大汉核心区域的蜀郡关陇中原以及宛城所在的平原,合起来能有两百万条狼、狗一类的动物都了不起了,这个生态就只能养这么多生物。
可是,南方居然有三亿条巨蜥?!!!
别说大汉了,霍海知道,前世到了现代,东南亚都有五千万到八千万条圆鼻巨蜥。
那还是在人类疯狂屠杀之下,把它们拿来在市场上卖,扒皮做皮鞋,各种使用之后,还有五千万条以上。
可想而知这个生态环境下,能养活多少人!
不过,养活人除了粮食和吃的之外,还需要空间,东南亚就不够多少了,远不如大汉。
但是,大汉又不需要他们有空间!
刘彻:“在尝试一下劝说南越国内投,否则就开打吧!”
别人都在关注北方的北极圈。
而看到北极圈的情况后,刘彻反而觉得南下南越国势在必行。
刘彻:“整个南方,特别是江水……现在说的长江以南,全是山地,很难种植作物,如果开荒,恐怕需要好几代人持续投入才行,而且这些田土也没法直接种植,需要烧草木灰改善土壤。”
“可现在南越国还有往南,有更好的田土,既然如此,只要拿下南越国以及更南方的区域,不出三十年,大汉的人口能上涨到两亿以上!”
霍海摆头:“没有那么快,如今吃的东西搞定了,接下来就要让更多的孩子读书了,孩子们读书读的久,结婚就接的晚,人口一开始膨胀后,慢慢的就要减慢增长速度了。”
刘彻:“所以,你也觉得应该拿下南方作为产粮基地?”
霍海当然是这么想的,几天前霍海就说清楚了一切。
在霍海的计划中,中央之国之外,所有土地上,每一片土地都只产一种东西,只产原材料和农作物。
而中央之国生产工业化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大量的作物以及培养最先进的新式农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人工杜绝任何区域有造反的实力。
当然,倘若中央之国科技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自然是可以外放一点点东西的。
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
别的地方都好说,南越国,一定是要最早拿下的。
包括南面的海岛。
这些地方开发起来不会太难。
刘彻这儿,航海团队那边又多了一个任务,绘制南方沿岸海图。
一定要搞清楚南方到底有哪些地方。
这些地方哪些位置是航海要冲,哪些地方是陆地要冲,哪些是最富裕的地方,必须全部由大汉占领。
然后其他区域,才让汉人去指挥当地土人开荒,提升生产规模,最终成为粮仓。
其实,霍海之所以要拿下东南亚,不只是因为粮食问题。
其实目前大汉产的粮食,养一亿三千万人,都不少,至少能都吃得饱。
但问题是,吃得饱和吃得好是两回事。
同时,霍海还需要生产经济作物的地方。
很明显,东南亚就是这个地方。
刘彻思索了一下:“这个事情,还有额外的赚头不?”
霍海瞪眼。
一个养活两亿人,而且是两亿人吃的满嘴流油的地方,一个生产两亿人需要的所有经济作物的地方。
搞定还不够的?还要额外的赚头?
我准备自己赚的!
霍海只能承认了:“有。”
刘彻隐隐感觉就有。
之前每一次都是,每次明面上搞定什么目标时暗中还有一次可以赚,在国外赚一次还能再国内赚一次!
霍海:“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建立安洛铁路公司,集资修建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了,距离洛阳非常近的宛城如何想?”
这一节路,非常近。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
这个地方陆路是通的,投资铁路的人,只考虑长安到洛阳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谁在乎你宛城啊?
谁让你宛城这么倒霉,更好卡在山坳里。
要说在打仗的时候你是兵家必争之地,说发展北国经济,你就是旁枝末节了。
但是霍海提起后,刘彻恍然大悟。
“南方的货物运上来,如果走铁路,需要等很多年才能建成,而且运量不大,所以要走水运,准确的说是海运。”
“如果一路运输到千乘,然后走济水往上,其实是绕路了。”
“如果海船从会稽直接进入长江,一路进入江夏郡,然后从汉水走到码头,送去宛城,宛城铁路直通洛阳,就能节约几个月的运输时间,而且运输更便宜!”
江夏郡,就是汉水入长江的交汇口,是前年刘彻刚刚建立的郡,这个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当然了,指的是现在。
如果未来船不停地往这儿走,而且五百吨以上的只能到江夏郡就要停下,那其实这儿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不过,目前来说长江沿岸人口太少了,而且长江全是山地,中下游冲积平原又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未来几百年人口也不会真的多起来,起码不会像前世那么夸张。
所以,真正的九省通衢就不是江夏郡(武汉)而是宛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阳。
南阳,将会变得寸土寸金,征服南方之后,这儿需要建立铁路,买地就会很贵。
到时候再修建,就麻烦了。
所以,现在都开始经略南方了,就要先去宛城买地。
只需要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钱,就能缔造未来的粮食运输动脉。
最关键是,这条动脉,就抓在大汉朝廷手中了。
或者,刘彻不想把这么多权力给朝廷,那这条动脉可以一直抓在皇帝手里。
聊明白后,刘彻心满意足准备回去了。
按规矩,钱刘彻出,地算霍海和刘彻的,未来铁路建成了,霍海出技术,刘彻安排人,利润三七开。
别小看这一条路,这条路能保证未来霍海生的第五个儿子,也过上家传全国首富级别的日子。
刘彻走之前,跟霍海提了一句继续推进要事。
这个要事,当然是明年官员的选拔的事情。
这个事情从夏天开始到现在,刘彻一直在催。
但霍海一点没推动。
现在刘彻多提点了一句:“你要是找不到人,你就去找文翁。”
文翁?
霍海记了起来,成都文翁石室创办者,蜀郡长期管理者,大汉好官排行榜榜一大哥,教育先贤,孔子之后第二出名教育家。
霍海是听说过文翁的事情的,毕竟这么一个老牌封疆大吏,想不认识都不行。
当初大汉建立太学,一共招收五十个学子,成都的有十六个。
不是成都考上了十六个。
是文翁只派了十六个人来长安。
从那之后,太学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人?石室的人依旧保持着这个数量。
直到前年,太学开始扩招,还有举孝廉停止后,各地读书人上长安,那时候来了三千多读书人,七百多个成都的。
在让后长安读书人越来越多,现在来了七万外来读书人了。
按道理来说,从北方中原还有宛城洛阳一带过来,反而好走一些,应该是那边的学生来的多吧?
实际上不是。
实际上因为成都先坐上了新商改的车,导致很多人直接暴富,他们都搞不清楚这股风怎么来的,很多人都想到长安来。
于是,成都那边来了两万读书人!
目前长安七万外来读书人中来了两万。
而且这两万很多不是来当官的,是来见识新商改的。
所以这七万人中一共就有四万人读了新大学,其中成都来的占据一半。
而四万人中,已经毕业的有八千,其中成都的占据四千。
这些毕业的人中,诸如儿宽这样的在第一次大学考试中选拔过关的,其中几十个人中,也有一半是成都来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没算长安本地的。
简单来说,除了长安本地的人之外,就属成都来的读书人多。
读书人声量大,而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两条合起来之后,加上文翁半退休封疆大吏的BUFF,直接让文翁成了教育界顶流。
而之所以现在文翁这么出名,是因为文翁一把年纪了,本来还以为一入蜀就一辈子都出不来了,结果临了还费劲千辛万苦来长安,为的不是享受,为的是考察新学。
文翁在这边根据成都的情况,也搞了很多本地化的东西,政策,送回成都。
长安这边有什么变化发展,文翁这边也是送回给成都。
实际上文翁来长安已经小一年了,这一年中,他活动很少,他带来的其他弟子和官员多在长安走动,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虽然政治上来说长安一板砖儿下去能撂倒八个比他弟子官职高的人物。
但这些人也都是贵族坐上宾。
毕竟成都是新商改很重要的环节,而他们代表的是新学改革中蜀郡一派的力量。
霍海被刘彻提醒文翁之后,豁然开朗。
这个事情,还真就需要文翁办!
就算到时候别的人生气,能怎么办?
就算百官和贵族,见到新的考试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后,要翻脸,怎么翻?
把文翁这个小老头弄死?
文翁无论是贤名还是学名,那都是很高的,同时他还是封疆大吏退休。
整他是什么意思?别的封疆大吏怎么想?
你们在长安的大官是大官,我们就给你们整?
肯定整不了。
整文翁的儿子?
你在搞笑吗,文翁二十岁入蜀,在蜀地经营了半个世纪,人家家里人在蜀郡,说一不二。
你去蜀郡整他?还是你去蜀郡挨整?
这也就是文翁是个老好人,忠心不二,换个人的话,朝廷早把这个位置的人轮换了十次八次了,哪儿可能让一个人在这儿经营半个世纪?
但就因为经营的久,就算再怎么不刻意培养自己人,那也是满大街自己人了。
当初文翁石室建立后,学成的人,有抱负的送来长安当太学学生了。
而差一些的,留在蜀郡各地补缺了。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蜀郡哪个官员不是文翁的学生?
而如今,文翁没让他儿子真正的走官路,反而顺利退位让张骞接手。
历史上张骞只做了两年蜀郡扛把子,正式郡守称谓都没拿到,但是这一世张骞在这儿也干满四年马上五年了,已经顺利的从文翁哪儿接班,成了蜀郡郡守。
但如果有外来人要整文翁家里人,张骞不出力帮忙的话,还能服众么?不说张骞,任何人不保护文翁的家里人,那都没法服众。
所以,无论是怎么办,都没人拿文翁有办法。
人家塑金身成功了!
霍海一拍额头。
还真是,这个事情,就得找文翁!
霍海找人打听了一下,才觉得有趣。
要不人家是大汉好官排行榜的榜一呢。
长安来了那么多外地人买房子,文翁的孙子过来,是贷款借钱外加帮一个学校打广告,才凑够了钱,买了一个末流小豪宅。
这个豪宅给文翁他们住,都不太够。
后来他们来到长安,是刘彻送了一套房子给文翁。
原因嘛,自然是嘉奖文翁常年在蜀郡的贡献。
如果不是文翁石室,目前大汉朝堂和各地郡县,要少上百号官员。
而且如果不是文翁把成都治理的好,张骞现在过去哪有那么容易指使如臂直接发展天竺公司?
要知道刘彻和霍海是集中精力,梳理了长安同关神木云中五原一线,才有了匈奴公司的往北发展。
而成都那边呢?不需要刘彻动一兵一卒。
成都那边的底子,可见一斑。
这自然是需要嘉奖的。
嘉奖嘛,人家缺什么奖什么。
就奖一套房子好了。
刘彻,把以前的公孙府,奖励给了文翁。
以前的公孙府,说的是公孙弘。
公孙弘可是上一任宰相!他两年前死了,他家里人又购买了新城的豪宅,他们家的大宅子就被刘彻买下来了。
刘彻也不知道自己的钱该投资什么,所以就买了不少院子。
甚至现在很多大臣做生意缺钱,都会主动问刘彻要不要买他们家老房子。
刘彻来者不拒。
这才几个钱,买了就是了。
整个陵县区域,好多顶级巨富多搬到新城去了,陵县靠长安近的区域,都快被刘彻收购成功了。
所以送一套房子给文翁,轻轻松松。
而文翁,一口回绝,并且厚着脸问刘彻要一套新城的房子。
刘彻都听蒙了:哎你个老登!朕赏赐你房子,你还挑三拣四,你还想要新城的豪宅,新城的豪宅可比陵县巅峰贵得多!
不过文翁说完原因后,刘彻认可。
文翁说自己年纪大了,这次来长安就是考察学习新学,并且把新学传回成都,如果自己住在陵县,又整日往长安县跑往新城跑,在整理出结果之前,就累死了。
那就浪费时间了。
还不如住在自己孙子买的房子里。
但是陛下赏赐的房子,臣哪儿敢不住?
不住不是不给脸吗?给脸不要脸,那不是找死?
所以,陛下要么不给,要么给个位置好的,方便治学的吧。
刘彻听完后认可文翁的说法,于是给文翁了一套在新城的房子,而且在运河边,靠着鲁王府邸。
因为旁边是桥,过桥就能到长安县,往北就是新城。
随时都能考察任何学校。
而且距离研究院也不远,有需要可以随时去研究院。
去技术学院也不远。
去各个大学更是不远。
而文翁拿到房子后,真就蒙头开始研究新学,并且经常组织成都来的学子,让他们要虚心学习,学习新学,学习简体字,学习工学科学。
这一年来,刘彻算是看在眼里。
以前刘家三代人都信任文翁,是战报信任。
现在刘彻觉得,文翁可以拉入核心团队来干活儿。
霍海得到刘彻的指点后,也是找到了文府来。
开门的不是下人,而是来长安学习但是没地方住的学生。
他们住在这儿,顺便帮文翁办事儿。
打开门后这学生不像长安本地人,不认识霍海。
“您是?您找谁?”
霍海:“我叫霍海,找文翁老大人。”
学生一惊:“霍武侯?!”
霍海点头。
学生急忙激动跟旁边:“同窗们!霍武侯来了,快开正门!”
学生激动着上前:“霍大人,老大人天天念叨您,想要找您谈一谈,但是您太忙了,所以老大人一直没有去拜访。没想到您亲自来了!”
霍海脸不红心不跳的,笑着:“是吗?我早就想要拜访文翁老大人了,就是最近事情太多了,天南海北的事情,耽搁了。”
从正门进去。
霍海就看到一个老头正在跟旁边的人说:“你咳嗽,就吃点巴豆。别耽搁我见客。”
霍海疑惑:“巴豆?巴豆治咳嗽?”
老头:“是啊,不敢咳啊,咳了窜稀。”
回过头,文翁看到霍海回头:“哎呀,可算是见到你了。”
霍海哈哈笑了起来。
文翁还挺幽默。
巴豆治咳嗽?这个时代已经有巴豆了?
对了,巴豆巴豆,就是巴蜀地区产的豆,文翁不知道谁知道?
————
求月票!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5127/418619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