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认知理解 上
全息猎手小说推荐阅读: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世界末日之毒液、大佬的小人鱼揣崽跑路了、特案三组、腐烂国度之活下去、末日聚集地、一价氢氯钾钠银、御鬼者传奇、暗影熊提伯斯的位面之旅、这个文字冒险游戏绝对有毒、末世满级大佬有异能空间、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快穿之养老攻略
本章提醒:下面有点干,建议速度不要太快,或者直接跳过!
————
虽然萧易寒销声匿迹了将近两年。
但是李寻醉毕竟是情报局出身的,找个他熟悉的人,还是很容易找得出来的。
在临沧分局,帮助华坪女高的陈法羽将手头上的案子,特别是需要用到李寻醉的神秘系精神类的特殊能力来审问的案子,李寻醉都给梳理了一遍。
然后,他就跟陈法羽她们告别了。
华坪女高的负责人陈法羽也知道,李寻醉这样的特殊人物,不是一个小小的临沧分局可以留得住的。
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李寻醉这个特殊人才终究是要离开的,他属于广阔的灵力者世界。
于是,在临沧分局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李寻醉就开始了他的计划。
第一步:找到昔日的红莲骑士队的队长萧易寒。
李寻醉先是经过各种途径收集,然后通过信息比对,最后再定点摸查发现,萧易寒竟然留在了海伦大学,在那里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在上学。
李寻醉和萧易寒他们本来就是海伦大学生命科学系的学生,萧易寒也只是离开了一年,回去后算是留了一级,重新入学而已。
天讯联系不到萧易寒,李寻醉只好亲自赶往海伦大学了。
时隔数年,李寻醉再次来到这个他本应在此学习生活四年的海伦大学。
李寻醉发现,海伦大学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了。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海伦大学某个教室里,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正准备上讲台讲解他最近的论文。
教室里,除了第一排坐着位老师,其他位置都坐满了学生。
本系高一级的,低一级的,以及其它系的女同学,都纷纷涌入了这个教室。
因为,上台讲解的这位学生,是海伦大学的校草。
停了一年学,再次入学后,两年时间里,他都是单身。
这位儒雅绝伦、带着丝丝忧郁气息的大帅哥,海伦大学的女学生们无一不为之痴迷。
虽然这位大帅哥跟海伦大学的校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在各种场合,以及各路消息上来看,大帅哥跟校花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应该只是朋友关系。
虽然校花不想只是做朋友怎么简单。
当获知大帅哥今天会上台讲解论文,所有收到消息的女同学们,第一时间约了这一节课的名额,没有约到的,甚至不惜在门外观看。
那位校草没有理会心怀其他心思的女同学,上台后打开本子就开始他的讲解:
“我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你认真地把下面的内容听进去,这些将会成为你思维上的武器。”
所以,请专注,别走神。
我在各种场合,注意到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有些同学总是会习惯性地说这么一句话:这不就是xxxx吗?
说白了就是xxxx。
这跟xxxx有什么区别?
这里的 xxxx,往往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某个知识点。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每当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总是会从已经知道的旧事物里面,去找到一个最接近的对象,然后把两者等同到一起。
我把它叫做「知道的幻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这种习惯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把两个看起来相似的事物,抹去它们的差异,放大它们的相似性,然后告诉大脑:它们实际上是一样东西。
久而久之,它的后果就是:你会在大脑里堆积下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结论和观念,看起来煞有介事,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你会疑惑地发现:
这个方法在别人那里很好用,但为什么到了我手上就不灵了?
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啊,为什么他们能思考得这么深刻?
同样接触过这些东西,为什么别人能举一反三,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就完全想不到?
原因无他: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学会」和「掌握」过它们。
当你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实际上就已经放弃了思考。
其实,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习惯,就是「过度简化」。
什么意思呢?当我们接收到一段复杂的信息时,为了节省储存空间,大脑往往会做一件事情:提取这段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抹去其它细节,用这个特征来代表这段信息,把它储存起来。
举个例子。
比如我最近读了一篇论文,它的主要结论是:
正念冥想,比起什么都不做,能够改善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但这种效果比起其他常见的方法(比如锻炼)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并且相比之下它的效果更不稳定,更加因人而异。
这个结论并不复杂,但它缺少一个什么东西呢?明确的态度。因此,大脑不知道该把它放在哪个位置,它对大脑来说是模糊的,需要大脑耗费更多的资源去记住。
所以,对于未经训练的人,就特别容易把这个信息在脑子里转化成「正念是有效的」或「正念是无效的」来记忆和储存。
但这两个态度全面吗?其实都是不全面的。它们分别都只是这个结论的一部分而已。
这就是过度简化。
「知道的幻觉」也是一种过度简化。当我们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时,大脑正在忙着「理解」它,这时,大脑就会进入一个高耗能的状态。
这个状态对大脑来说是不舒服的。为了从高耗能返回到低耗能状态,大脑就会倾向于给它下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从而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了,不需要再浪费资源去想了。
进一步来讲:我们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会成为我们「心智世界」的一部分。大脑正是凭借着心智世界,来理解外部的真实世界。
那么,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信息时,当它跟心智世界产生冲突时,大脑就会怎么样呢?
从一个「已知」的稳定状态,进入到一个「未知」的不稳定状态。
稳定和节能,是大脑的基本需求。因此,大脑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就会倾向于把它用「心智世界中已有的信息」来进行解释。
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大脑陷入混乱,减少外部信息对我们心智世界的冲击。
因此,「知道的幻觉」和过度简化,本质上,是大脑为了节能和保护自己,而产生的一种防卫机制。
当然,反过来,「关注新鲜刺激」也是大脑的另一种特性。
因为,新鲜的刺激往往意味着超出预期的收获,因而,它会调动起大脑的定向功能,让我们进入「好奇心驱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节能和定向,它们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动力,都是由大脑的基本需求所决定的。而何者占优,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人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和处理习惯。
那么,如何决定何者占优呢?主要由两个变量决定。一个是新鲜刺激的强度和新异程度,另一个就是日常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
关于后者,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认知风格理论,把人认知和加工事物的方式,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个经典的维度,叫做「钝化和锐化」(Leveling and Sharpening)。
什么意思呢?当你面对一个新信息时,钝化,意味着你更喜欢放大它跟旧信息的相似性,把它归为旧信息的一类;而锐化,意味着你更容易关注到它的差异性,更喜欢把它从相似的事物里面区分出来。
心理学家 Harry Morgan发现:跟习惯钝化的人相比,锐化的人对新知识往往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新信息跟旧信息联系起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编码和储存更有序。
反过来,习惯钝化的人,往往把知识的特征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对知识的储存更无序。他们通常过度简化了知识的关键特征,忽略相似但不相同的事物的区别,这导致他们在提取知识时会非常模糊。
所以,我才说,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它本质上是低效的,不利于你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知识。
但是,如同我在以前的分享中所说,大脑是可以训练的。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都是在训练自己的大脑。
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不妨从现在开始,试着纠正自己,让自己面对新的知识,能保持更充足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不要让这个习惯,继续阻碍自己的学习。
很多有这种习惯的同学,往往还会有一个观念,他们认为: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因此,他们会很排斥「复杂」和「陌生」,会认为:既然能够简单化,那为什么还要用陌生、复杂的语言和概念去描述呢?
这种观念也是错的。
我们要追求的,从来都不是「把复杂事物简单化」,而是「把复杂事物讲清楚」。
为什么?
因为复杂的事物,本质上是无法被「简单化」的。
「简单化」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意味着什么呢?
信息的丢失。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4504/416649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
————
虽然萧易寒销声匿迹了将近两年。
但是李寻醉毕竟是情报局出身的,找个他熟悉的人,还是很容易找得出来的。
在临沧分局,帮助华坪女高的陈法羽将手头上的案子,特别是需要用到李寻醉的神秘系精神类的特殊能力来审问的案子,李寻醉都给梳理了一遍。
然后,他就跟陈法羽她们告别了。
华坪女高的负责人陈法羽也知道,李寻醉这样的特殊人物,不是一个小小的临沧分局可以留得住的。
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李寻醉这个特殊人才终究是要离开的,他属于广阔的灵力者世界。
于是,在临沧分局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李寻醉就开始了他的计划。
第一步:找到昔日的红莲骑士队的队长萧易寒。
李寻醉先是经过各种途径收集,然后通过信息比对,最后再定点摸查发现,萧易寒竟然留在了海伦大学,在那里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在上学。
李寻醉和萧易寒他们本来就是海伦大学生命科学系的学生,萧易寒也只是离开了一年,回去后算是留了一级,重新入学而已。
天讯联系不到萧易寒,李寻醉只好亲自赶往海伦大学了。
时隔数年,李寻醉再次来到这个他本应在此学习生活四年的海伦大学。
李寻醉发现,海伦大学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了。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海伦大学某个教室里,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正准备上讲台讲解他最近的论文。
教室里,除了第一排坐着位老师,其他位置都坐满了学生。
本系高一级的,低一级的,以及其它系的女同学,都纷纷涌入了这个教室。
因为,上台讲解的这位学生,是海伦大学的校草。
停了一年学,再次入学后,两年时间里,他都是单身。
这位儒雅绝伦、带着丝丝忧郁气息的大帅哥,海伦大学的女学生们无一不为之痴迷。
虽然这位大帅哥跟海伦大学的校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在各种场合,以及各路消息上来看,大帅哥跟校花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应该只是朋友关系。
虽然校花不想只是做朋友怎么简单。
当获知大帅哥今天会上台讲解论文,所有收到消息的女同学们,第一时间约了这一节课的名额,没有约到的,甚至不惜在门外观看。
那位校草没有理会心怀其他心思的女同学,上台后打开本子就开始他的讲解:
“我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你认真地把下面的内容听进去,这些将会成为你思维上的武器。”
所以,请专注,别走神。
我在各种场合,注意到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有些同学总是会习惯性地说这么一句话:这不就是xxxx吗?
说白了就是xxxx。
这跟xxxx有什么区别?
这里的 xxxx,往往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某个知识点。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每当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总是会从已经知道的旧事物里面,去找到一个最接近的对象,然后把两者等同到一起。
我把它叫做「知道的幻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这种习惯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把两个看起来相似的事物,抹去它们的差异,放大它们的相似性,然后告诉大脑:它们实际上是一样东西。
久而久之,它的后果就是:你会在大脑里堆积下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结论和观念,看起来煞有介事,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你会疑惑地发现:
这个方法在别人那里很好用,但为什么到了我手上就不灵了?
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啊,为什么他们能思考得这么深刻?
同样接触过这些东西,为什么别人能举一反三,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就完全想不到?
原因无他: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学会」和「掌握」过它们。
当你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实际上就已经放弃了思考。
其实,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习惯,就是「过度简化」。
什么意思呢?当我们接收到一段复杂的信息时,为了节省储存空间,大脑往往会做一件事情:提取这段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抹去其它细节,用这个特征来代表这段信息,把它储存起来。
举个例子。
比如我最近读了一篇论文,它的主要结论是:
正念冥想,比起什么都不做,能够改善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但这种效果比起其他常见的方法(比如锻炼)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并且相比之下它的效果更不稳定,更加因人而异。
这个结论并不复杂,但它缺少一个什么东西呢?明确的态度。因此,大脑不知道该把它放在哪个位置,它对大脑来说是模糊的,需要大脑耗费更多的资源去记住。
所以,对于未经训练的人,就特别容易把这个信息在脑子里转化成「正念是有效的」或「正念是无效的」来记忆和储存。
但这两个态度全面吗?其实都是不全面的。它们分别都只是这个结论的一部分而已。
这就是过度简化。
「知道的幻觉」也是一种过度简化。当我们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时,大脑正在忙着「理解」它,这时,大脑就会进入一个高耗能的状态。
这个状态对大脑来说是不舒服的。为了从高耗能返回到低耗能状态,大脑就会倾向于给它下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从而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了,不需要再浪费资源去想了。
进一步来讲:我们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会成为我们「心智世界」的一部分。大脑正是凭借着心智世界,来理解外部的真实世界。
那么,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信息时,当它跟心智世界产生冲突时,大脑就会怎么样呢?
从一个「已知」的稳定状态,进入到一个「未知」的不稳定状态。
稳定和节能,是大脑的基本需求。因此,大脑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就会倾向于把它用「心智世界中已有的信息」来进行解释。
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大脑陷入混乱,减少外部信息对我们心智世界的冲击。
因此,「知道的幻觉」和过度简化,本质上,是大脑为了节能和保护自己,而产生的一种防卫机制。
当然,反过来,「关注新鲜刺激」也是大脑的另一种特性。
因为,新鲜的刺激往往意味着超出预期的收获,因而,它会调动起大脑的定向功能,让我们进入「好奇心驱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节能和定向,它们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动力,都是由大脑的基本需求所决定的。而何者占优,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人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和处理习惯。
那么,如何决定何者占优呢?主要由两个变量决定。一个是新鲜刺激的强度和新异程度,另一个就是日常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
关于后者,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认知风格理论,把人认知和加工事物的方式,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个经典的维度,叫做「钝化和锐化」(Leveling and Sharpening)。
什么意思呢?当你面对一个新信息时,钝化,意味着你更喜欢放大它跟旧信息的相似性,把它归为旧信息的一类;而锐化,意味着你更容易关注到它的差异性,更喜欢把它从相似的事物里面区分出来。
心理学家 Harry Morgan发现:跟习惯钝化的人相比,锐化的人对新知识往往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新信息跟旧信息联系起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编码和储存更有序。
反过来,习惯钝化的人,往往把知识的特征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对知识的储存更无序。他们通常过度简化了知识的关键特征,忽略相似但不相同的事物的区别,这导致他们在提取知识时会非常模糊。
所以,我才说,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它本质上是低效的,不利于你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知识。
但是,如同我在以前的分享中所说,大脑是可以训练的。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都是在训练自己的大脑。
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不妨从现在开始,试着纠正自己,让自己面对新的知识,能保持更充足的好奇心和关注度。
不要让这个习惯,继续阻碍自己的学习。
很多有这种习惯的同学,往往还会有一个观念,他们认为: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因此,他们会很排斥「复杂」和「陌生」,会认为:既然能够简单化,那为什么还要用陌生、复杂的语言和概念去描述呢?
这种观念也是错的。
我们要追求的,从来都不是「把复杂事物简单化」,而是「把复杂事物讲清楚」。
为什么?
因为复杂的事物,本质上是无法被「简单化」的。
「简单化」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意味着什么呢?
信息的丢失。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4504/416649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