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集《妙法莲华经》
全息猎手小说推荐阅读: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四合院:我崔大可不在偷牛、赵云转世之横扫异界、带着农场混异界、逆天九小姐:帝尊,别跑!、武炼巅峰、龙血战神、神印王座的假面骑士、盖世、荒古帝业、极品僵尸、怪物乐园、将乱
丁二、见宝塔品 分二:戊一、长行;戊二、偈颂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零八面,我们看丁二的“见宝塔品”。
这一品是迹门流通的第二品。前面一品是。佛陀讲到两个重点:一个是功德,一个是方法。佛陀先赞美人法,赞叹一佛乘因果的殊胜。
一佛乘的因果,它的特色,蕅益大师说是“妙因妙果不离一心”,这是很特别的,就是说它的因地是一心真如,它的果地也是一心真如,因果是随顺的。因为这种随顺的情况,它才能够产生万德庄严。因为它因地本身就是不生灭心,所以它能够招感不生灭果。这个意思就是说,成佛的果报其实不完全是修来的,不是修来的,不是说你努力就可以成佛,不是这个意思。你去造作因地,你这个因上的造作是有时空的相状的,那你为什么成佛以后可以尽未来际地享受佛陀的果地功德?为什么果报没有消灭的时候呢?所以因地的生灭是不可能创造不生灭果的。就是说,如果你现在衣服里面有一个无价宝珠,你不拿来贸易,你只是不断地工作,你可以成就五乘的因果,但是你不会成佛的。因为你没有掌握成佛的因地。它的因地必须怎么样?不生灭心。
比方说,欸,你为什么学佛?说我希望靠布施成就富贵的果报。那么你离无上菩提是遥远的。你为什么学佛?我为了要能够持戒成就尊贵的果报。你离菩萨道是遥远的。因为你心中带有相状,凡是有相状的东西都是单一的果报,它不能形成总持。你可能未来会有功德,但是你不可能变成万德庄严,你不会变成无量的庄严,不可能。说,你为什么学佛?我为了要开显我内在的自性功德力。你掌握了成佛的因地,离无上菩提接近了,就是佛陀说的近于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学《法华经》,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一乘的因果。它因地是不生灭心,果地是不生灭果,所以这两个是随顺的。其他的所有的五乘的造作,只是一个助缘,是一个过程。你只要没有把摩尼宝珠拿出来用,你就永远不会成佛了。学佛不是靠努力工作而已,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把你内心本具的自性功德力拿出来跟你的修学互动,所谓的权实不二,这你才有成佛的可能性的。所以佛陀先让我们建立一个一佛乘因果的信解,这是第一个事情。
在佛陀一再地赞叹什么是一佛乘的因,什么是一佛乘的果。接下来就讲到,那这样子,一佛乘的因,怎么启动我的一佛乘呢?我怎么让自己趋向一佛乘的因果呢?那就不是信解而已了。诸位!你开始要怎么样?观照,内观。所以佛陀讲到五种法师,透过受持、读、诵、解说、书写,靠这个文字相来让你内观真如。
这个内观,智者大师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初观为因,观成为果”。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成佛之道上有效率地修学,我不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我希望能够坐大白牛车,赶快趣向一佛乘的因果,而不是在五乘因果里面不断地打转,那你就怎么样?你要内观你的真如本性,就是天台宗所谓的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其实是两个观法而已了,第三个是平衡用的,中观是平衡用的。就是你观照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这第一个。这不是信解,而是真正地观进去。那么你本来清净,观进去的时候,你的内心怎么样?就离一切相了,所有的恶念、善念相状全部离了,清净心是离恶念、离善念的。那么离相清净以后,你就怎么样?成就一个清净心。然后,你再观假观,观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内心具足十法界的功德,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怎么样?发起菩提愿了。
所以,当我们内观真如的时候,我们会启动两种功能:一个是清净心,一个是菩提愿。清净心是由空观来的,菩提愿是由假观来的。这样子,就是说你根本没有修其他的法门,但是起码怎么样?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呢?诸位!你已经启动了你内心的一佛乘的因果了,就是你开始拿摩尼宝珠出来使用了。虽然你一开始操作,你买卖做得很小,你每天可能只拜一百拜,可能只是做少许的布施,但是你背后的本钱太大,你是用一佛乘的正因去修这些善法。要套一句蕅益大师说的话叫日劫相倍,你老人家修一天,别人要修一劫的时间。
举一个例子。举我们最简单的拜忏吧。净土宗拜忏是必修的。你临终的时候,你要带业往生,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想办法降低你的业力。你不能把业力弄得很大,不然这个业力很难带的。
忏悔业障,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就从因缘观去忏悔业障,这是我们一般的思考。说无量劫来我造了很多的善业,我也造了很多罪业,善业当然让它增长广大,那我罪业怎么办呢?起惭愧心,忏悔。这种因缘观的好处,就是你透过对业障的观察起惭愧心,这是好处。它缺点呢,你会产生法执。你一开始的因地就认为你有业障,那么这个业障的这个法的相状就把你框住了。所以,你忏得很久,你还是不敢相信你的业障已经清净了。
那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够把拜忏的事修跟内在的自性功德相结合呢?内观真如,外修忏法,那会有什么结果呢?它的结果就是你的因缘观跟真如观两个合在一起——因缘观,业障深重;真如观,清净本然。那这两个合起来变成什么呀?变成如梦如幻。诸位!你的业障变成是一种如梦如幻的假相。那如梦如幻就很好忏了,就是我本来没有业障,我业障是后来才有的,依止这种观念你开始去拜忏,别人可能要拜三年,你可能三个月就清净了。因为因果不同。
我们讲过,每一个法,你用不同的心态,你坐的车子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他是坐羊车、鹿车,有些人坐大白牛车。所以诸位!修行不是靠法门,修行靠的是见地。你用什么见地,你用众生的知见,你用佛陀的知见,来操作同样的法门,那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就好像说,你摩尼宝珠不拿出来用,老是放在衣服里面,那你只是不断地工作,你要做到什么时候?所以权法、实法是要互动的。那么启动点就是内观,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信解而后观照。你说我一天只有观照三次,好过没有,因为你开始向成佛之道跨出第一步,因为你从根本上在解决生死问题,不是从枝末的对治。
是迹门流通的第一品,它等于是把信解一佛乘因果,把内观真如的法门都标出来。那这个干什么呢?你已经信解,已经观照;就是作证。佛陀以他自己过来人的身份,多宝佛是长久以前就已经灭度的,他以大悲愿力来到佛陀讲《法华经》的现场来作证,佛陀所说的一切是真实的,是佛陀亲自来见证这个一佛乘的因果。所以从前面的的信解观照,到的作证,它的规划是这样子的。
那么它是怎么作证法呢?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四十四面,附表第二十七,。
一、解释品目
塔具云方坟,亦云灵庙。众宝所成故名宝塔。律云“四处起塔”,谓佛生处、得道处、转法 轮处、入涅槃处。今“法华实相”,诸佛三身,皆从此生,诸佛于此而坐道场,诸佛于此而转法 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即此《法华》即是三世佛之四塔。先佛已居,今佛并坐,当佛亦然。本品宝塔出来显示此事,故言“见宝塔品”。
我们先看宝塔这个塔字。什么叫做塔呢?就是方坟,就是方形的一个坟墓。当然后来的变化,有些把它建成六角形、八角形,都有。那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呢?灵庙,它是供奉佛菩萨的舍利用的。那它的材质呢?是“众宝所成”,用各式各样的珍宝构建而成,所以叫做宝塔。
那么宝塔有什么功能呢?看戒律上说,律云四处起塔,佛弟子应该在四个地方建宝塔:第一个,佛的出生处;第二个,成道处;第三个,转法 轮处;第四个,入涅槃处。这四个处是整个佛陀八相成道一期的应化当中最关键的四个处所,它等于涵盖了佛陀的因到果。出生就是成佛的正因,没有出生他怎么成就应化身呢?成道就是果地;转法 轮,果地的妙用;最后入涅槃,是果地而转成一种报,他受用的报,大般涅槃的常乐我净。
所以,“法华实相”,其实《法华经》所强调的中道实相,或者讲一心真如,一心真如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一念心性它是不生灭的,所以它是真实的。修来的东西都是虚妄的,因为它因缘生,它就会因缘灭。一念心性是没有因缘生,所以它就没有因缘灭,所以它真实。如,就是不变。所以这一念心性既真实又不变,我们简称为一心真如。
那么一心真如,它是怎么回事呢?“诸佛三身,皆从此生”,它是成佛的因地;诸佛于此而坐道场,它也是成佛的果地;乃至于转大**,它是果地的妙用;乃至于到最后,它是一种果报的受用。所以《法华经》它的特点,它同时是因,它也同时是果。
所以,“先佛已居”,这个先佛是过去的多宝佛。“今佛并坐”,释迦牟尼佛开塔以后,最后进入宝塔,多宝佛把座位让一半给释迦牟尼佛坐。释迦牟尼佛是今生佛,他进入多宝塔里面,各坐一半,并坐。那么未来诸佛也是一样,也是要安坐宝塔。“本品宝塔出来显示此事,故言见宝塔品。”
简单地说等于是印证了成佛的从因地的出生,到成道,转法 轮,入涅槃,它是整个因跟果的印证,一个作证的意思。
那么怎么个作证法呢?
我们看经文要义,第二大科。这地方有三小段,先看第一段。
二、经文要义
(一)上来今佛三周说法已竟,三根皆蒙授记。更通记佛世及灭后,闻经随喜,皆得成佛。此乃诸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故假过去多宝佛及现在十方诸佛同会证明,令信今佛所说不虚。如塔中叹言:“善哉!善哉!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上来”指的是前面的正宗分,迹门正宗。那么释迦牟尼佛三周说法已竟,所以大家都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都已经从因缘的假相而回归到一心的真如的实相,开始怎么样?依止不生灭心开始起修了,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给他们授记。他为什么能够受记呢?因为他已经启动了一乘的因果。一个人只要回家,那么继承家业是迟早的事了,就怕你不回家而已。所以他找到家以后,那成佛是迟早的事,所以佛陀给他授记了。
那么更通记佛世跟灭度以后。就是说,你不一定要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听《法华经》。即便佛陀灭度了,在五浊恶世,你能够透过佛陀的文字相,从《法华经》的文字相里面,你开始信解、观照、发愿,佛陀也给你授记。因为回家不一定要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个是跟谁来讲《法华经》是没有关系的,关键你要能够明白道理。所以“闻经随喜,皆得成佛,此乃诸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
其实三世诸佛的出世,我们看《法华经》,他不是说要让你成就人天快乐、二乘涅槃、菩萨功德,那是不得已的。按佛陀,如果佛陀自己有选择的话,他是希望讲《法华经》的一佛乘的实相,所以其他的五乘是为实施权,是恒顺众生。这个《法华经》叫做一大事因缘,就是成佛的最重要的因缘,所以假过去多宝佛跟现在十方诸佛来同会证明这个妙法的殊胜,使令大家能够相信。
说,我就这么一个内观,我就成佛有分,有那么简单吗?多宝佛说:“善哉!善哉!如所说者,皆是真实。”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是完全真实的,因为过去佛是这么做,现在佛也是这么说,未来的佛也一定要这样修,没有例外。这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它只有一条路。你只要不内观,你就跟成佛之道完全没有关系,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完全没有关系,叫做远离无上菩提。所以它的指标就是内观跟外缘这个差别,那么多宝佛亲自作证。
看第二段。
(二)本品正意,本师唱灭,劝人宏通妙法,故以多宝如来出现听经,以劝发行人对于“持经功深,宏宣德广”,令生信解。
第二个,的第二层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即将入灭,因为佛陀讲完《法华经》,再讲一个《大般涅槃经》,就准备要入灭了,所以他住世不久了,他希望能够怎么样?劝末世众生能够弘通妙法,所以以多宝如来的出现听经来劝发行人,对于持经的功德深厚、对弘经的福德广大产生信解。就是透过多宝佛的赞叹,它这前面是作证,这里是赞叹,赞叹“持经功深,宏宣德广”,希望大家,是不是有一些大菩萨来负责在末世流通《法华经》的一心真如的思想?第二个是赞叹。
第三个是普劝,看第三段。
(三)前面 > ,已示弘经方轨。今品则明成佛须经多劫修因,历经艰难,全凭愿力方得摄持不退。故举多宝如来示范,以愿力故,于无量时空中,从地涌出,以劝信流通妙法。
前面的讲到两种法师,自受用跟他受用两种法师。那么这一品讲到成佛的过程,要经过多劫的修因,历经艰难,所以讲到菩提愿了。其实在《法华经》里面,真正强调菩提愿的就是。其实我们看前面的,还是偏重在清净心,强调观慧;到了,就讲到誓愿了。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其实成佛的因地,清净心跟菩提愿是分不开的,空观、假观是分不开的。
那我们发菩提愿跟谁学习呢?跟多宝如来学习。多宝如来灭度了;其实一期的应化身,正常情况,他把自己多生多劫积功累德创造的国土、把这一期教化结束以后,他应该是事情了了。但是他又发愿,就是我在灭度的时候,我还要继续发愿下去,我的肉身不坏,然后十方世界只要有佛陀说《法华经》,我一定要到现场赞叹证明。所以,他的菩提愿不是成就佛身、净土,他的菩提愿是要生生世世为《法华经》作证。这种愿力是作为示范让我们来学习的。多宝如来虽然入了灭度,但是在未来的无量时空当中,他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佛陀说《法华经》,从地涌出,来劝信流通妙法。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了有三层意思:第一个,作证;第二个,赞叹;第三个,劝我们发愿。这三层意思,蕅益大师说,主要的意思就是第一个,作证,主要目的就是作证。蕅益大师说,多宝佛的作证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证前;第二个,启后。它跨越了《法华经》的前半部跟后半部。《法华经》的前半部就是三周说法,开权显实。那么这个地方等于是怎么样?证明一佛乘的因。后半部呢?它是证明一佛乘的果,就是法身的功德。所以它一方面证明前面的佛陀的说法是正确的,一方面它等于是为开迹显本请法,所以它涵盖两个。
这是简要地说明的内涵。
戊一、长行 分三:己一、明多宝涌现;己二、明分身远集;己三、颂释迦唱募
分成两科:一个是长行,一个是重颂。长行当中分三科。三科当中先看第一科的“明多宝涌现”,这个多宝塔是怎么涌现的。有六科。
己一、明多宝涌现 分六:庚一、现塔之相;庚二、诸天供养;庚三、多宝称叹;庚四、时众惊疑;庚五、乐说请问;庚六、如来垂答
庚一、现塔之相
六科当中,我们看第一科的“现塔之相”,就是宝塔出现是什么相状。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幡盖,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
这段经文等于是有两段。第一段先讲这个宝塔的涌现,第二个讲到宝塔的庄严。
看宝塔是怎么涌现的。
“尔时”,佛陀讲完以后,突然间在佛陀的前面有七宝所成的塔出现。这个塔有多大呢?“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特别的高大庄严。
下面是重点,它是怎么出来的?“从地涌出,住在空中。”这个宝塔是从大地涌出,然后住在空中。这个地方是表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讲这个地。这个地方的地指的是无明大地。蕅益大师说这个地就是无明妄想。那么空呢?这个空指的是一念的离相的清净心。
诸位!宝塔要出现……其实这个宝塔也好,摩尼宝珠也好,回家也好,都是讲的同一件事情。我怎么知道我心中有宝塔呢?我怎么知道我心中有无价宝珠呢?很简单,两句话就讲完了,“从地涌出,住在空中”。
我们一般的众生活在妄想,有所得。我们是向外去追求果报,结果就忘失了本心,就失去了宝塔,失去了无价宝珠。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回光返照,思惟你这一念清净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那“住在空中”,你一定要从你的妄想中突破出来,而安住在不生灭的清净心。
这是宝塔会出现的两个原因:第一个,突破妄想;第二个,安住清净。这是宝塔启动的两个原因。就是说,我们一个人要走进一佛乘的因果,蒙佛未来授记,你一定要内观的,只有一个方法而已。
内观以后,当宝塔启动以后,它有什么样的庄严?就是我开始内观以后,它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你心中多了一个宝塔。除了打妄想以外,你的内心深处多了一个宝塔。
这个宝塔有什么功德呢?我们看。先看它的本体。它的本体,“五千栏楯,龛室千万”。这个栏楯指的是一种大乘的观慧,你有内观的智慧。内观的智慧为什么以栏杆来作比喻呢?因为栏杆可以使令我们一个人在宝塔当中不会掉下去。所以这个比喻大乘的这种忍力成就,能够破恶不生,摄善不失。就是你一个人内观以后有什么好处?它产生总持。我们前面讲过,它总持,它会把你过去所修的善法,说你曾经修过布施,你也修过持戒,你也曾经拜忏,它会把它整合起来,让它不失掉。它也会把恶法在冥冥当中慢慢地消灭。就像栏杆一样,破恶不生,摄善不失。这是讲到你会成就一种大乘的观慧,而成就忍力。这个忍力就是调伏力。
第二个,“龛室千万”。这个宝塔的内部的结构是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它是切割成有千万个房子。那么这个房子指的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这是种慈悲室。你一直观清净心,清净的观照,没有发愿,那你所做的功德就没有房子把它摄持、保留下来。这个龛室千万,就是慈悲的愿力,它能够摄持无量的方便法门。所以这整个宝塔两大结构,第一个是观慧,一个是愿力,这两个。
那么,这两个结构之下,开出了以下的功德庄严,五种功德庄严。
第一个,“无数幢幡以为严饰”。这个幢幡指的是称性所起的神通跟六度的功德,高挂在这个宝塔的四周。
“垂宝璎珞”,从上面的宝盖垂下七宝的璎珞,这个璎珞表示大乘的戒定慧所生的陀罗尼,三昧陀罗尼。
“宝铃”,就是四无碍智,善巧说法。
“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空中出现了这个栴檀香,表示常乐我净四德,“充遍世界”。
“其诸幡盖”,这个幡盖指的是神通的慈力,以大悲心所现出种种的神通妙用。这当中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所成。高至四天王宫。
这段经文等于是个总标,你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个,宝塔是怎么出现的。就是我心中要有一个宝塔,它就是清净心、菩提愿,透过观照跟智慧产生的。第二个,宝塔出现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它的好处就是,让你能够安住真如以外,还能够灭恶生善,生起种种的庄严。这就是先把这个宝塔的出现跟宝塔的庄严作一个纲要的说明。
庚二、诸天供养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幡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
多宝佛塔出现以后,这个时候先来供养的是谁呢?就是欲界诸天,特别是忉利天,释提桓因所领导的三十三天,“雨下曼陀罗华,供养宝塔”。其余的诸天乃至于天龙八部,这所谓的龙、夜叉、乾闼婆乃至于人非人等这么千万亿众,以一切的华香、璎珞、幡盖、伎乐,供养宝塔,还赞叹宝塔。前面是身业,这是意业,第三个出言赞叹,这个是讲到身、口、意的供养。
诸天跟天龙八部,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有报通,他们有神通力。所以凡是有大德出世,他虽然不知道这个人功德有多大,但知道这个人不简单,所以他们马上就开始修供养。比方说我们前面的大通智胜佛,大通智胜佛没有成道之前,你看最先来到现场的是谁?也是欲界诸天,也是天龙八部。这个时候大梵天王还没有出现,大梵天王还在禅定当中。大梵天王是佛陀成道以后,放出光明,大地震动,他的天宫受到震动,才从禅定出来,来到人世间请法。所以,欲界天跟天龙八部,在大德出生的时候往往是走在前面的,作种种的身口意供养,就预示这个大德出世。
庚三、多宝称叹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多宝佛塔不但是出现,它还讲话。我们看这个经文。“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出现了广大音声。他怎么说呢?他就赞叹说:“善哉!善哉!”这个地方他的所缘境针对释迦牟尼佛,说您老人家说得好!说得好!这个赞叹说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前面的三周说法。他说,释迦牟尼佛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
这个平等大慧是什么意思?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解释,这个平等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法平等,第二个人平等。
法平等就是说,这个一心真如所诠释的是中道实相,因为它清净心跟菩提愿,它既不著空也不落有。一个人只要不内观,只要向外攀缘,不管你攀缘什么,你攀缘布施也好,攀缘持戒也好,攀缘佛菩萨的功德也好,你一定会落入空跟有的一边,其中一边。一个人向外攀缘,就没有所谓的中道实相,你要么偏空,要么著有,你一定要二取一。一个人会中道平衡,只有一种情况,内观,他才能够法平等。这第一个。
第二个,人平等,这个最重要。这个法人人皆有,就看你要不要启动。它不像《华严经》,《华严经》的那个功德,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这种菩萨六度的功德庄严,那就不是我们可以做得到了,这个人不平等。那么《法华经》的好就好在哪里呢?它这种中道实相是,只要你愿意跨出第一步,你愿意信解、观照,你就能够把这个宝塔、把摩尼宝珠现出来。每一个人都做得到,所以人平等。
既是法平等,又是人平等,来教菩萨法,教这个菩萨成佛之法。这个法门是三世诸佛亲自所护念的《法华经》。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这两个如是,第一个“如是”是证明佛陀说的实法是真实的,就是内观的一心真如;第二个“如是”是权法,这一切三乘的法门的因缘法也是真实的。这两个缺一不可。
多宝佛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法会现场,其实这个时候多宝佛的门并没有开,所以蕅益大师把这个门开不开当作一个指标。就是说,多宝佛来到现场,住在空中,它大门关闭的时候那表示证前,因为这个门没有开表示你还在因地,表示证明前面的迹门的一佛乘之因。等到这个大门打开,多宝佛要现前的时候,那就是启后了,开迹显本了。所以这个门有没有开是关键了。
当然,这个地方也就说明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整个佛陀教化区它有一个规矩,就是一世无二佛,我们不可能看到一个世间两个佛同时出现的,不可能。菩萨可能跑来跑去,文殊菩萨今天跑到多宝佛的国土,明天跑到释迦牟尼佛国土,他是跑来跑去。这菩萨你怎么跑都没关系,一般佛陀是不能跑,没有跑来跑去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互相证明不可思议的法门。就是说,你修的是拜忏,你修的是念佛,你只要加修你的内观,把内在的自性功德力跟外在的因缘法结合起来,你就走上成佛之道,这是不可思议。所以一尊佛恐怕是还没有办法使大家信服,他必须要多一尊的佛过来。就是这个法门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弘传,其实十方诸佛都是护念弘传这个法门。这个时候,在宣扬不思议境的时候,就有诸佛过来帮忙的情况。这特殊情况。
庚四、时众惊疑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尔时四众”,这个四众指的是法华会上的四众弟子。大家亲眼看到大宝塔是从地涌出,住在空中,这个已经是不可思议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宝塔没有开之前竟然就发出音声。又看到宝塔住在空中,又出音声,内心是怎么回事呢?“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一方面感到欢喜,一方面觉得疑惑,既欢喜又疑惑。所以“从座而起”,大家就从座位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就心中有所期待。
诸位!一般菩萨们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必定有大事因缘要显示了。一个佛陀灭度以后,他竟然没有真正灭度,他从宝塔里面来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地方,还放出音声,赞叹“如是如是”,那这个绝对是后续有一些特殊的因缘要显示了。所以大家就站起来,在旁边恭敬地站着,期待后面的因缘。
庚五、乐说请问
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大众本来是坐着,这个时候就全部站起来,恭敬合掌,却住一面。这其中有一个大菩萨,叫做大乐说菩萨,他就知道这些与会的四众弟子心中是既法喜又有疑惑,一定有疑惑的,所以他就向佛陀提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以何因缘,有此宝塔?这是第一个因缘。第二个为什么它从地涌出,住在虚空?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是它为什么发出音声?所以蕅益大师说这当中有三问:第一个,何因缘有此宝塔?就是宝塔是怎么形成的?第二个,它为什么会出现,它的目的何在?第三个,它为什么发出音声?这个地方提出三问,在后面佛陀有三答。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4472/416456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零八面,我们看丁二的“见宝塔品”。
这一品是迹门流通的第二品。前面一品是。佛陀讲到两个重点:一个是功德,一个是方法。佛陀先赞美人法,赞叹一佛乘因果的殊胜。
一佛乘的因果,它的特色,蕅益大师说是“妙因妙果不离一心”,这是很特别的,就是说它的因地是一心真如,它的果地也是一心真如,因果是随顺的。因为这种随顺的情况,它才能够产生万德庄严。因为它因地本身就是不生灭心,所以它能够招感不生灭果。这个意思就是说,成佛的果报其实不完全是修来的,不是修来的,不是说你努力就可以成佛,不是这个意思。你去造作因地,你这个因上的造作是有时空的相状的,那你为什么成佛以后可以尽未来际地享受佛陀的果地功德?为什么果报没有消灭的时候呢?所以因地的生灭是不可能创造不生灭果的。就是说,如果你现在衣服里面有一个无价宝珠,你不拿来贸易,你只是不断地工作,你可以成就五乘的因果,但是你不会成佛的。因为你没有掌握成佛的因地。它的因地必须怎么样?不生灭心。
比方说,欸,你为什么学佛?说我希望靠布施成就富贵的果报。那么你离无上菩提是遥远的。你为什么学佛?我为了要能够持戒成就尊贵的果报。你离菩萨道是遥远的。因为你心中带有相状,凡是有相状的东西都是单一的果报,它不能形成总持。你可能未来会有功德,但是你不可能变成万德庄严,你不会变成无量的庄严,不可能。说,你为什么学佛?我为了要开显我内在的自性功德力。你掌握了成佛的因地,离无上菩提接近了,就是佛陀说的近于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学《法华经》,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一乘的因果。它因地是不生灭心,果地是不生灭果,所以这两个是随顺的。其他的所有的五乘的造作,只是一个助缘,是一个过程。你只要没有把摩尼宝珠拿出来用,你就永远不会成佛了。学佛不是靠努力工作而已,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把你内心本具的自性功德力拿出来跟你的修学互动,所谓的权实不二,这你才有成佛的可能性的。所以佛陀先让我们建立一个一佛乘因果的信解,这是第一个事情。
在佛陀一再地赞叹什么是一佛乘的因,什么是一佛乘的果。接下来就讲到,那这样子,一佛乘的因,怎么启动我的一佛乘呢?我怎么让自己趋向一佛乘的因果呢?那就不是信解而已了。诸位!你开始要怎么样?观照,内观。所以佛陀讲到五种法师,透过受持、读、诵、解说、书写,靠这个文字相来让你内观真如。
这个内观,智者大师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初观为因,观成为果”。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成佛之道上有效率地修学,我不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我希望能够坐大白牛车,赶快趣向一佛乘的因果,而不是在五乘因果里面不断地打转,那你就怎么样?你要内观你的真如本性,就是天台宗所谓的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其实是两个观法而已了,第三个是平衡用的,中观是平衡用的。就是你观照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这第一个。这不是信解,而是真正地观进去。那么你本来清净,观进去的时候,你的内心怎么样?就离一切相了,所有的恶念、善念相状全部离了,清净心是离恶念、离善念的。那么离相清净以后,你就怎么样?成就一个清净心。然后,你再观假观,观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内心具足十法界的功德,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怎么样?发起菩提愿了。
所以,当我们内观真如的时候,我们会启动两种功能:一个是清净心,一个是菩提愿。清净心是由空观来的,菩提愿是由假观来的。这样子,就是说你根本没有修其他的法门,但是起码怎么样?你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呢?诸位!你已经启动了你内心的一佛乘的因果了,就是你开始拿摩尼宝珠出来使用了。虽然你一开始操作,你买卖做得很小,你每天可能只拜一百拜,可能只是做少许的布施,但是你背后的本钱太大,你是用一佛乘的正因去修这些善法。要套一句蕅益大师说的话叫日劫相倍,你老人家修一天,别人要修一劫的时间。
举一个例子。举我们最简单的拜忏吧。净土宗拜忏是必修的。你临终的时候,你要带业往生,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想办法降低你的业力。你不能把业力弄得很大,不然这个业力很难带的。
忏悔业障,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就从因缘观去忏悔业障,这是我们一般的思考。说无量劫来我造了很多的善业,我也造了很多罪业,善业当然让它增长广大,那我罪业怎么办呢?起惭愧心,忏悔。这种因缘观的好处,就是你透过对业障的观察起惭愧心,这是好处。它缺点呢,你会产生法执。你一开始的因地就认为你有业障,那么这个业障的这个法的相状就把你框住了。所以,你忏得很久,你还是不敢相信你的业障已经清净了。
那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够把拜忏的事修跟内在的自性功德相结合呢?内观真如,外修忏法,那会有什么结果呢?它的结果就是你的因缘观跟真如观两个合在一起——因缘观,业障深重;真如观,清净本然。那这两个合起来变成什么呀?变成如梦如幻。诸位!你的业障变成是一种如梦如幻的假相。那如梦如幻就很好忏了,就是我本来没有业障,我业障是后来才有的,依止这种观念你开始去拜忏,别人可能要拜三年,你可能三个月就清净了。因为因果不同。
我们讲过,每一个法,你用不同的心态,你坐的车子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他是坐羊车、鹿车,有些人坐大白牛车。所以诸位!修行不是靠法门,修行靠的是见地。你用什么见地,你用众生的知见,你用佛陀的知见,来操作同样的法门,那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就好像说,你摩尼宝珠不拿出来用,老是放在衣服里面,那你只是不断地工作,你要做到什么时候?所以权法、实法是要互动的。那么启动点就是内观,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信解而后观照。你说我一天只有观照三次,好过没有,因为你开始向成佛之道跨出第一步,因为你从根本上在解决生死问题,不是从枝末的对治。
是迹门流通的第一品,它等于是把信解一佛乘因果,把内观真如的法门都标出来。那这个干什么呢?你已经信解,已经观照;就是作证。佛陀以他自己过来人的身份,多宝佛是长久以前就已经灭度的,他以大悲愿力来到佛陀讲《法华经》的现场来作证,佛陀所说的一切是真实的,是佛陀亲自来见证这个一佛乘的因果。所以从前面的的信解观照,到的作证,它的规划是这样子的。
那么它是怎么作证法呢?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四十四面,附表第二十七,。
一、解释品目
塔具云方坟,亦云灵庙。众宝所成故名宝塔。律云“四处起塔”,谓佛生处、得道处、转法 轮处、入涅槃处。今“法华实相”,诸佛三身,皆从此生,诸佛于此而坐道场,诸佛于此而转法 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即此《法华》即是三世佛之四塔。先佛已居,今佛并坐,当佛亦然。本品宝塔出来显示此事,故言“见宝塔品”。
我们先看宝塔这个塔字。什么叫做塔呢?就是方坟,就是方形的一个坟墓。当然后来的变化,有些把它建成六角形、八角形,都有。那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呢?灵庙,它是供奉佛菩萨的舍利用的。那它的材质呢?是“众宝所成”,用各式各样的珍宝构建而成,所以叫做宝塔。
那么宝塔有什么功能呢?看戒律上说,律云四处起塔,佛弟子应该在四个地方建宝塔:第一个,佛的出生处;第二个,成道处;第三个,转法 轮处;第四个,入涅槃处。这四个处是整个佛陀八相成道一期的应化当中最关键的四个处所,它等于涵盖了佛陀的因到果。出生就是成佛的正因,没有出生他怎么成就应化身呢?成道就是果地;转法 轮,果地的妙用;最后入涅槃,是果地而转成一种报,他受用的报,大般涅槃的常乐我净。
所以,“法华实相”,其实《法华经》所强调的中道实相,或者讲一心真如,一心真如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一念心性它是不生灭的,所以它是真实的。修来的东西都是虚妄的,因为它因缘生,它就会因缘灭。一念心性是没有因缘生,所以它就没有因缘灭,所以它真实。如,就是不变。所以这一念心性既真实又不变,我们简称为一心真如。
那么一心真如,它是怎么回事呢?“诸佛三身,皆从此生”,它是成佛的因地;诸佛于此而坐道场,它也是成佛的果地;乃至于转大**,它是果地的妙用;乃至于到最后,它是一种果报的受用。所以《法华经》它的特点,它同时是因,它也同时是果。
所以,“先佛已居”,这个先佛是过去的多宝佛。“今佛并坐”,释迦牟尼佛开塔以后,最后进入宝塔,多宝佛把座位让一半给释迦牟尼佛坐。释迦牟尼佛是今生佛,他进入多宝塔里面,各坐一半,并坐。那么未来诸佛也是一样,也是要安坐宝塔。“本品宝塔出来显示此事,故言见宝塔品。”
简单地说等于是印证了成佛的从因地的出生,到成道,转法 轮,入涅槃,它是整个因跟果的印证,一个作证的意思。
那么怎么个作证法呢?
我们看经文要义,第二大科。这地方有三小段,先看第一段。
二、经文要义
(一)上来今佛三周说法已竟,三根皆蒙授记。更通记佛世及灭后,闻经随喜,皆得成佛。此乃诸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故假过去多宝佛及现在十方诸佛同会证明,令信今佛所说不虚。如塔中叹言:“善哉!善哉!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上来”指的是前面的正宗分,迹门正宗。那么释迦牟尼佛三周说法已竟,所以大家都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都已经从因缘的假相而回归到一心的真如的实相,开始怎么样?依止不生灭心开始起修了,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给他们授记。他为什么能够受记呢?因为他已经启动了一乘的因果。一个人只要回家,那么继承家业是迟早的事了,就怕你不回家而已。所以他找到家以后,那成佛是迟早的事,所以佛陀给他授记了。
那么更通记佛世跟灭度以后。就是说,你不一定要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听《法华经》。即便佛陀灭度了,在五浊恶世,你能够透过佛陀的文字相,从《法华经》的文字相里面,你开始信解、观照、发愿,佛陀也给你授记。因为回家不一定要在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个是跟谁来讲《法华经》是没有关系的,关键你要能够明白道理。所以“闻经随喜,皆得成佛,此乃诸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
其实三世诸佛的出世,我们看《法华经》,他不是说要让你成就人天快乐、二乘涅槃、菩萨功德,那是不得已的。按佛陀,如果佛陀自己有选择的话,他是希望讲《法华经》的一佛乘的实相,所以其他的五乘是为实施权,是恒顺众生。这个《法华经》叫做一大事因缘,就是成佛的最重要的因缘,所以假过去多宝佛跟现在十方诸佛来同会证明这个妙法的殊胜,使令大家能够相信。
说,我就这么一个内观,我就成佛有分,有那么简单吗?多宝佛说:“善哉!善哉!如所说者,皆是真实。”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是完全真实的,因为过去佛是这么做,现在佛也是这么说,未来的佛也一定要这样修,没有例外。这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它只有一条路。你只要不内观,你就跟成佛之道完全没有关系,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完全没有关系,叫做远离无上菩提。所以它的指标就是内观跟外缘这个差别,那么多宝佛亲自作证。
看第二段。
(二)本品正意,本师唱灭,劝人宏通妙法,故以多宝如来出现听经,以劝发行人对于“持经功深,宏宣德广”,令生信解。
第二个,的第二层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即将入灭,因为佛陀讲完《法华经》,再讲一个《大般涅槃经》,就准备要入灭了,所以他住世不久了,他希望能够怎么样?劝末世众生能够弘通妙法,所以以多宝如来的出现听经来劝发行人,对于持经的功德深厚、对弘经的福德广大产生信解。就是透过多宝佛的赞叹,它这前面是作证,这里是赞叹,赞叹“持经功深,宏宣德广”,希望大家,是不是有一些大菩萨来负责在末世流通《法华经》的一心真如的思想?第二个是赞叹。
第三个是普劝,看第三段。
(三)前面 > ,已示弘经方轨。今品则明成佛须经多劫修因,历经艰难,全凭愿力方得摄持不退。故举多宝如来示范,以愿力故,于无量时空中,从地涌出,以劝信流通妙法。
前面的讲到两种法师,自受用跟他受用两种法师。那么这一品讲到成佛的过程,要经过多劫的修因,历经艰难,所以讲到菩提愿了。其实在《法华经》里面,真正强调菩提愿的就是。其实我们看前面的,还是偏重在清净心,强调观慧;到了,就讲到誓愿了。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其实成佛的因地,清净心跟菩提愿是分不开的,空观、假观是分不开的。
那我们发菩提愿跟谁学习呢?跟多宝如来学习。多宝如来灭度了;其实一期的应化身,正常情况,他把自己多生多劫积功累德创造的国土、把这一期教化结束以后,他应该是事情了了。但是他又发愿,就是我在灭度的时候,我还要继续发愿下去,我的肉身不坏,然后十方世界只要有佛陀说《法华经》,我一定要到现场赞叹证明。所以,他的菩提愿不是成就佛身、净土,他的菩提愿是要生生世世为《法华经》作证。这种愿力是作为示范让我们来学习的。多宝如来虽然入了灭度,但是在未来的无量时空当中,他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佛陀说《法华经》,从地涌出,来劝信流通妙法。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了有三层意思:第一个,作证;第二个,赞叹;第三个,劝我们发愿。这三层意思,蕅益大师说,主要的意思就是第一个,作证,主要目的就是作证。蕅益大师说,多宝佛的作证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证前;第二个,启后。它跨越了《法华经》的前半部跟后半部。《法华经》的前半部就是三周说法,开权显实。那么这个地方等于是怎么样?证明一佛乘的因。后半部呢?它是证明一佛乘的果,就是法身的功德。所以它一方面证明前面的佛陀的说法是正确的,一方面它等于是为开迹显本请法,所以它涵盖两个。
这是简要地说明的内涵。
戊一、长行 分三:己一、明多宝涌现;己二、明分身远集;己三、颂释迦唱募
分成两科:一个是长行,一个是重颂。长行当中分三科。三科当中先看第一科的“明多宝涌现”,这个多宝塔是怎么涌现的。有六科。
己一、明多宝涌现 分六:庚一、现塔之相;庚二、诸天供养;庚三、多宝称叹;庚四、时众惊疑;庚五、乐说请问;庚六、如来垂答
庚一、现塔之相
六科当中,我们看第一科的“现塔之相”,就是宝塔出现是什么相状。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幡盖,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
这段经文等于是有两段。第一段先讲这个宝塔的涌现,第二个讲到宝塔的庄严。
看宝塔是怎么涌现的。
“尔时”,佛陀讲完以后,突然间在佛陀的前面有七宝所成的塔出现。这个塔有多大呢?“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特别的高大庄严。
下面是重点,它是怎么出来的?“从地涌出,住在空中。”这个宝塔是从大地涌出,然后住在空中。这个地方是表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讲这个地。这个地方的地指的是无明大地。蕅益大师说这个地就是无明妄想。那么空呢?这个空指的是一念的离相的清净心。
诸位!宝塔要出现……其实这个宝塔也好,摩尼宝珠也好,回家也好,都是讲的同一件事情。我怎么知道我心中有宝塔呢?我怎么知道我心中有无价宝珠呢?很简单,两句话就讲完了,“从地涌出,住在空中”。
我们一般的众生活在妄想,有所得。我们是向外去追求果报,结果就忘失了本心,就失去了宝塔,失去了无价宝珠。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回光返照,思惟你这一念清净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那“住在空中”,你一定要从你的妄想中突破出来,而安住在不生灭的清净心。
这是宝塔会出现的两个原因:第一个,突破妄想;第二个,安住清净。这是宝塔启动的两个原因。就是说,我们一个人要走进一佛乘的因果,蒙佛未来授记,你一定要内观的,只有一个方法而已。
内观以后,当宝塔启动以后,它有什么样的庄严?就是我开始内观以后,它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你心中多了一个宝塔。除了打妄想以外,你的内心深处多了一个宝塔。
这个宝塔有什么功德呢?我们看。先看它的本体。它的本体,“五千栏楯,龛室千万”。这个栏楯指的是一种大乘的观慧,你有内观的智慧。内观的智慧为什么以栏杆来作比喻呢?因为栏杆可以使令我们一个人在宝塔当中不会掉下去。所以这个比喻大乘的这种忍力成就,能够破恶不生,摄善不失。就是你一个人内观以后有什么好处?它产生总持。我们前面讲过,它总持,它会把你过去所修的善法,说你曾经修过布施,你也修过持戒,你也曾经拜忏,它会把它整合起来,让它不失掉。它也会把恶法在冥冥当中慢慢地消灭。就像栏杆一样,破恶不生,摄善不失。这是讲到你会成就一种大乘的观慧,而成就忍力。这个忍力就是调伏力。
第二个,“龛室千万”。这个宝塔的内部的结构是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它是切割成有千万个房子。那么这个房子指的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这是种慈悲室。你一直观清净心,清净的观照,没有发愿,那你所做的功德就没有房子把它摄持、保留下来。这个龛室千万,就是慈悲的愿力,它能够摄持无量的方便法门。所以这整个宝塔两大结构,第一个是观慧,一个是愿力,这两个。
那么,这两个结构之下,开出了以下的功德庄严,五种功德庄严。
第一个,“无数幢幡以为严饰”。这个幢幡指的是称性所起的神通跟六度的功德,高挂在这个宝塔的四周。
“垂宝璎珞”,从上面的宝盖垂下七宝的璎珞,这个璎珞表示大乘的戒定慧所生的陀罗尼,三昧陀罗尼。
“宝铃”,就是四无碍智,善巧说法。
“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空中出现了这个栴檀香,表示常乐我净四德,“充遍世界”。
“其诸幡盖”,这个幡盖指的是神通的慈力,以大悲心所现出种种的神通妙用。这当中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所成。高至四天王宫。
这段经文等于是个总标,你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个,宝塔是怎么出现的。就是我心中要有一个宝塔,它就是清净心、菩提愿,透过观照跟智慧产生的。第二个,宝塔出现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它的好处就是,让你能够安住真如以外,还能够灭恶生善,生起种种的庄严。这就是先把这个宝塔的出现跟宝塔的庄严作一个纲要的说明。
庚二、诸天供养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幡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
多宝佛塔出现以后,这个时候先来供养的是谁呢?就是欲界诸天,特别是忉利天,释提桓因所领导的三十三天,“雨下曼陀罗华,供养宝塔”。其余的诸天乃至于天龙八部,这所谓的龙、夜叉、乾闼婆乃至于人非人等这么千万亿众,以一切的华香、璎珞、幡盖、伎乐,供养宝塔,还赞叹宝塔。前面是身业,这是意业,第三个出言赞叹,这个是讲到身、口、意的供养。
诸天跟天龙八部,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有报通,他们有神通力。所以凡是有大德出世,他虽然不知道这个人功德有多大,但知道这个人不简单,所以他们马上就开始修供养。比方说我们前面的大通智胜佛,大通智胜佛没有成道之前,你看最先来到现场的是谁?也是欲界诸天,也是天龙八部。这个时候大梵天王还没有出现,大梵天王还在禅定当中。大梵天王是佛陀成道以后,放出光明,大地震动,他的天宫受到震动,才从禅定出来,来到人世间请法。所以,欲界天跟天龙八部,在大德出生的时候往往是走在前面的,作种种的身口意供养,就预示这个大德出世。
庚三、多宝称叹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多宝佛塔不但是出现,它还讲话。我们看这个经文。“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出现了广大音声。他怎么说呢?他就赞叹说:“善哉!善哉!”这个地方他的所缘境针对释迦牟尼佛,说您老人家说得好!说得好!这个赞叹说的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前面的三周说法。他说,释迦牟尼佛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
这个平等大慧是什么意思?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解释,这个平等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法平等,第二个人平等。
法平等就是说,这个一心真如所诠释的是中道实相,因为它清净心跟菩提愿,它既不著空也不落有。一个人只要不内观,只要向外攀缘,不管你攀缘什么,你攀缘布施也好,攀缘持戒也好,攀缘佛菩萨的功德也好,你一定会落入空跟有的一边,其中一边。一个人向外攀缘,就没有所谓的中道实相,你要么偏空,要么著有,你一定要二取一。一个人会中道平衡,只有一种情况,内观,他才能够法平等。这第一个。
第二个,人平等,这个最重要。这个法人人皆有,就看你要不要启动。它不像《华严经》,《华严经》的那个功德,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这种菩萨六度的功德庄严,那就不是我们可以做得到了,这个人不平等。那么《法华经》的好就好在哪里呢?它这种中道实相是,只要你愿意跨出第一步,你愿意信解、观照,你就能够把这个宝塔、把摩尼宝珠现出来。每一个人都做得到,所以人平等。
既是法平等,又是人平等,来教菩萨法,教这个菩萨成佛之法。这个法门是三世诸佛亲自所护念的《法华经》。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这两个如是,第一个“如是”是证明佛陀说的实法是真实的,就是内观的一心真如;第二个“如是”是权法,这一切三乘的法门的因缘法也是真实的。这两个缺一不可。
多宝佛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法会现场,其实这个时候多宝佛的门并没有开,所以蕅益大师把这个门开不开当作一个指标。就是说,多宝佛来到现场,住在空中,它大门关闭的时候那表示证前,因为这个门没有开表示你还在因地,表示证明前面的迹门的一佛乘之因。等到这个大门打开,多宝佛要现前的时候,那就是启后了,开迹显本了。所以这个门有没有开是关键了。
当然,这个地方也就说明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整个佛陀教化区它有一个规矩,就是一世无二佛,我们不可能看到一个世间两个佛同时出现的,不可能。菩萨可能跑来跑去,文殊菩萨今天跑到多宝佛的国土,明天跑到释迦牟尼佛国土,他是跑来跑去。这菩萨你怎么跑都没关系,一般佛陀是不能跑,没有跑来跑去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互相证明不可思议的法门。就是说,你修的是拜忏,你修的是念佛,你只要加修你的内观,把内在的自性功德力跟外在的因缘法结合起来,你就走上成佛之道,这是不可思议。所以一尊佛恐怕是还没有办法使大家信服,他必须要多一尊的佛过来。就是这个法门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弘传,其实十方诸佛都是护念弘传这个法门。这个时候,在宣扬不思议境的时候,就有诸佛过来帮忙的情况。这特殊情况。
庚四、时众惊疑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尔时四众”,这个四众指的是法华会上的四众弟子。大家亲眼看到大宝塔是从地涌出,住在空中,这个已经是不可思议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宝塔没有开之前竟然就发出音声。又看到宝塔住在空中,又出音声,内心是怎么回事呢?“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一方面感到欢喜,一方面觉得疑惑,既欢喜又疑惑。所以“从座而起”,大家就从座位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就心中有所期待。
诸位!一般菩萨们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必定有大事因缘要显示了。一个佛陀灭度以后,他竟然没有真正灭度,他从宝塔里面来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地方,还放出音声,赞叹“如是如是”,那这个绝对是后续有一些特殊的因缘要显示了。所以大家就站起来,在旁边恭敬地站着,期待后面的因缘。
庚五、乐说请问
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大众本来是坐着,这个时候就全部站起来,恭敬合掌,却住一面。这其中有一个大菩萨,叫做大乐说菩萨,他就知道这些与会的四众弟子心中是既法喜又有疑惑,一定有疑惑的,所以他就向佛陀提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以何因缘,有此宝塔?这是第一个因缘。第二个为什么它从地涌出,住在虚空?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是它为什么发出音声?所以蕅益大师说这当中有三问:第一个,何因缘有此宝塔?就是宝塔是怎么形成的?第二个,它为什么会出现,它的目的何在?第三个,它为什么发出音声?这个地方提出三问,在后面佛陀有三答。
http://www.quanxilieshou.com/yt104472/416456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uanxilieshou.com。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uanxilieshou.com